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文章对西藏铜币制造发行及其历史意义作了详细的阐述.西藏铜币制造发行于1909年,1953年停造,发行的铜币面值有10种,先后历经扎什厂时期、多厂共存时期和扎西电厂时期.藏铜币的制作和流通在维护祖国统一、稳定和促进西藏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2.
文章从歌颂祖国的统一,赞同新疆各民族友好交往,反分裂与反侵略等方面论述了清代西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33.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2021年对台工作会议1月17日至18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相似文献   
34.
毛泽东、邓小平在维护祖国统一问题上既表现出无比坚定的原则立场和不可动摇的决心,又坚持从时代特征和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策略和原则,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5.
赵小军 《老年世界》2014,(20):12-13
众所周知,国共历史上有过两次合作。1949年国民党政权从大陆败退后,以“中华民国”名义继续统治台湾,两岸进入政治军事的长期对峙状态。尽管海峡两岸在祖国统一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但双方在反对外国的侵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等方面,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共识,进而演绎了特殊条件下一段鲜为人知的“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36.
陈晨 《经营管理者》2009,(24):169-169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始终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职责,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形成了一系列务实稳健成熟的原则立场、政策主张和基本思路,体现了中共对台政策范式的一贯性、连续性和在新形势下的重大发展,对于促进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民国诗人、官员邓缵先在戍边18年中留下众多优秀诗文,诗文中的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都体现出一代爱国文人对于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维护祖国统一的大一统观念。  相似文献   
38.
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祖国统一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它不仅重新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新思路,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新方针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且把祖国统一进程推进到了崭新的阶段,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9.
着重探讨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完成祖国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为海峡两岸的现代化提供新的动力和源泉,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现实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0.
今年以来,台湾军方动作频繁,种种迹象表明,台湾当局加快了以武拒统、以武谋独,以军事手段对抗祖国大陆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