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3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美国作家朗费罗A Psalm of life是第一首汉译英文诗歌,版本众多。本文通过纽马克翻译批评模式对本诗的三个汉译本进行分析,步骤包括五部分:分析原文、分析译文、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译文质量评价和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价值。本次论文就A Psalm of life的三种译文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2.
1904年,出生王明,原名陈绍瑀(后改为陈绍禹),字露清。1904年5月23日(夏历四月九日)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县金家寨(今属金寨县)。王明的祖籍是安徽泾县云岭村。他的祖辈为逃避战乱与灾荒,搬到金家寨。王明的祖父陈毓亭(又名陈亨锡)是教私塾的先生,兼做扎灯笼的手工工人。祖母姓曾。王明的父亲叫陈嘉渭,号聘之,字秉森,1877年8月19日生。幼年读过三年私塾,17岁到胡家店铁厂当学徒工。后在金家寨自做酱醋出卖,稍有积蓄,就与另外两家合资开办了一家小店,经营竹木,但他的家庭并不富裕。  相似文献   
83.
阳明洞天考     
阳明洞天是大禹传说道教化的产物,由禹得藏金简玉字之书处——禹穴转化而来。唐贺知章将"阳明洞天"和"禹穴"与禹得藏书的会稽山一盘石(飞来石)结合了起来,认为"阳明洞天"和"禹穴"在飞来石之下。道教洞天并非现实山洞的翻版,而是神仙居住的世界,世俗世界的生灵要发现洞天的存在,需要某种极特殊的机缘,飞来石就是沟通两个世界的一种标识。阳明洞天是以集阳明洞天、禹穴于一身的飞来石为核心的一处谷地,围绕着有26处唐宋石刻的飞来石,东汉道教天师葛玄留有葛仙翁井,南朝宋尚书孔灵产在飞来石旁建道馆,至唐朝改为龙瑞宫。元稹和白居易在此诗歌唱和,五代钱鏐举行过投龙简仪式,王阳明则曾在此筑室养生、读书、讲学。  相似文献   
84.
在拉康学说中,大他者欲望是符号界的空缺,但它必须以能指的形式支撑符号界。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这可以理解为父名对母欲的命名或隐喻替代。精神病正是拒斥父名的结果。父名的雏形是父亲的禁令,这一能指的隐喻功能建立了语言的第一个意义。精神病由于"父禁"的缺失,语言结构无法内化只能模仿,由此语言成为异物,意义处于漂浮状态。另外,精神病只有遭遇符号父亲才会触发病情,父名从实在界回返,打开一个大他者欲望的空洞,使其不得不以幻觉来填补这一深渊。  相似文献   
85.
<经传释词>创立了按上古声纽排序的方法,这种排序法体现了高邮王氏父子以声为纲的训诂主张,有利于训释虚词,比前人有很大进步,对后人有很大影响,并与西方拼音文字的排序法具有一致性,因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6.
“身量高大者、发色古铜者、良师、黑天、化形母豺者 1 、体现一切事物者、髡首者、携钵者 2 、水罐 ,( 4 4)非生 3、化形大象者、身携香气者、扇贝发型者、精液向上者 4、林伽朝上者、朝上仰卧者、天穹 ,( 4 5 )顶有三髻者、身穿破布树皮衣者、楼陀罗、天军统帅、遍在之神、白昼行动者、黑夜行动者、震怒可畏者、精力充沛者 ,( 4 6)诛杀母象者 5、诛杀提迭者 6、世界、世界建立者、德行之源、化形狮虎者、身被柔软兽皮者 ,( 4 7)世间命运掌握者、吼声巨大者、无处不居者、居于交叉路口者、夜行者 7、行走幽灵中间者、行走众生中间者、大自…  相似文献   
87.
由鲧禹故事演变引出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7年,顾颔刚、童书业两位先生合写的《鲸禹的传说》发表以后,鲸禹作为史前人王的真实性受到了彻底怀疑甚至否定。但就其对构成此说的主要论据--《山海经·海内经》中的"稣俊生禹"和《天问》中的"伯禹腹鲧"两条材料--的释解而言,不仅结论武断,而且方法有误。一些学者于此不惟不察,相率引以为典据,且拿教条化的线性进化论做"履",削中国历史文化之"足"以适应之,硬道中国的史前史系统。由此,不仅被颀先生逐出历史界的鲧禹在所谓对历史的"新认识"中又回到历史中来,为不同的学科扮演起不同的历史角色,而且连其他一些神话人物如盘古、女朗、伏羲等,甚至寓言人物愚公、夸父等,也被纳入历史系统中定位为某一阶段的象征。这一结果,恐怕为顾先生所始料未及。这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所造成的思想混乱和学术浅薄是显而易见的,在20世纪即将终结之际,对此加以全面深彻的反省并思改弦更张之法,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8.
刘春勇 《中州学刊》2006,(6):196-200
《故事新编》是开启鲁迅生命历程的至关重要的文本,但长期以来这个重要的文本要么被忽略掉,要么被误读,从而导致了对鲁迅解读的根本性偏差,睿智者如竹内好、王晓明也概莫能外。《故事新编》中的《非攻》和《理水》两篇尤其如此。这两篇既是鲁迅晚年对“希望”的表达,也是他对“大孤独”、“大寂寞”与“大绝望”的表达,而这一切反映在文学上就是对墨子和大禹两个历史形象的重新塑造上。在故事中,这两个形象一方面是“希望”与“脊梁”的象征,一方面意寓“大孤独”、“大寂寞”与“大绝望”。而如何将这两个方面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理解,并且讲得入情入理,则是解读这两个文本的关键所在,也同样是解读《故事新编》,甚至是解读鲁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9.
鲧禹研究已有80多年的历史。文章主要关注论文的数量和作者的情况,目的在于探讨哪些学者在研究鲧禹,研究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90.
贾元三题     
本文认为,易岩为贾元别号,贾元、贾易岩同为一人,而不是如同治、民国《涪州志》所列载的二人;其籍里,或谓涪州、涪陵,或谓长寿,似存抵牾,实指称上州、县大小之别,均不为误;又,文献资料证明,贾元《涂山碑记》固然于昔日纷纷不一的涂山地望作出了精详考证,但《涪陵市志》称“禹生石纽”之说为其“首创”,则不可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