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267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486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万历年间,宗教经验与八股文文风以非常微妙的方式相互映照、相互鼓荡,形成了复杂的关联关系。黄汝亨是万历年间重要的八股文选家,在准备举业、教授门生时,他屡屡谈及举业之文与佛经道藏的关系。通过梳理黄汝亨的宗教经验、知识结构以及八股文观念,我们可以看到,万历年间,士子将佛典道藏的义理、词汇等融入官方的考试文体之中,突破了八股文的文体边界。但是,这种文体越界的最终结果却是强化,而非摧毁了官方的考试规范。  相似文献   
22.
策是中国古代科举最重要的文体。学术界多从历史学的角度考证科举试策的程式,尚未论及策的文体特点。历代文论家对策的分类各不相同。因为是应试文体,策带有浓厚的制科习气。人们对历代杰出的策文及其作家作了深入的分析,值得后人借鉴。《历代文话》未收策学类著作,十分遗憾,建议再版时补上。  相似文献   
23.
有宋一代,右文崇儒,科举制度是宋代社会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这造成了在京外省考生长期大规模的滞留,为京师的房屋租赁业提供了长期而稳定的客源.而考生个体需求的不同又造就了租赁形式的不同:从主体构成上看,可分为单独租赁、与人合租;从租赁时间上看,又可分为短期租赁与长期租赁.科举人口对京师房屋租赁业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24.
彭江浩 《民族论坛》2006,(10):40-41
严监生是一个有着丰富个性的文学典型,与科举文化有深刻的联系。他处于一个迷科举重功名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也存在于一个写儒林以异化与扭曲的文本语境中。他也是一个被科举文化扭曲了人性的人,其慷慨又吝啬的矛盾行为取决于他自视低下,胆小谨慎的卑微人格。  相似文献   
25.
侯方域作为“复社四公子”之一,在明末清初的士林中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但因参加顺治八年(1651)乡试一事,侯方域在人格与道德上遭到世人质疑和批判。另外,又因为《桃花扇》中的戏剧形象深入人心,后人对他的认识亦多有争议,而这种对其为人的偏见甚至还延及了对其诗文的客观评价。本文本着“了解之同情”的学术态度,通过解析侯方域的诗文作品,对其从归隐到应试的心路历程进行全面观照,从而尽可能地还原易代士人的生存状况与心灵困境。  相似文献   
26.
元代书院与程朱理学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建立之后,南宋遗民将书院作为研究与传播程朱理学的基地,以捍卫其作为"道统"维护者的尊严.在官方支持下,程朱理学以书院为依托实现了北传,不但将程朱理学的影响成功地向北方广大地区扩展,而且也使蒙古贵族对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随后,程朱理学被统治者提升为官方哲学,并规定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在学习程朱理学与科举应试相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元代书院的教学成为程朱理学传播与普及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
清代地方士绅为方便科举考试顺利举行,捐资建造了多种辅助性助考设施。主要包括专为认保廪生建造的廪局、专为送考教官建造的学师行寓,专为考生入场点名建造的防雨公舍等。诸多辅助性助考设施的建立,表明清代科举制度和科举社会已经发展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28.
随着科举制在明代选举制度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作为科考首场考试内容的经义、四书义,即后世所谓八股文,遂成为最主要的选拔人才的依据.然而,八股取士却不尽符合执政者的用人理想.实才、德行与文艺:实才需要借助庶吉士制度和进士观政制度加以培养,德行也只能落实为对儒家经典知识的熟练掌握;而士人对经典的解读又有严格的限定,则真正在选拔过程发挥作用的只有文艺而已.而八股文最重要的文化职能--控制和引导士人意识形态的作用,实则实现于八股文成文之前,亦即士人们潜心研读四书、五经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9.
明代"御用文人"群体及其文学活动,至少在生存样态、业务范畴及创作祈向等层面与科举制度存在关联。明代"御用文人"的主要来源是科举中人,相应地,其群体性职业取向也并不满足于担任单纯的文学侍从职务。其业务范畴既包括"典型御用文学活动",也包括与科举有涉的"非典型御用文学活动"。其创作祈向在整体上固然体现为"润色鸿业",但未尝不受科举背景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30.
在中国古代,两情相悦的自由恋爱和门当户对的媒妁之言是婚姻的主要形态,但在这两种婚嫁形态占据主导的同时,还有多种介于其间的亚形态存在,其中很值得一谈的是盛极一时的"以子妻之"式择婿婚姻,而"榜下捉婿"则是这种婚姻的极端表现形式.文学作品中所谓"才子佳人""郎才女貌"等,均与这种择婿婚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