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期导读     
儒、道、释三家的悦乐精神:儒家的悦乐源自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道家的悦乐在于逍遥自在、无拘无碍、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乃至于由忘我而找到真我;禅宗的悦乐则寄托在明心见性,求得本来面目而达到入世、出世的和谐。真正的悦乐,不是用任何方法可以直接追求的,只有当立己达人的工夫到达某一境界,这时悦乐才会自然而然地从心灵深处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己亥杂诗》是中国诗史上罕见的大型组诗,315首相对独立的七言绝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于龚自珍1839年辞官南归和北上迎眷的全过程。在这一整体观的前提下,将这一组诗分为述怀、赠别、怀旧、爱情、山水、叙事等类别并作了评析,以期从诗歌创作的角度较深入地了解龚自珍这一时期的思想、志趣、心路历程以及诗歌审美特征等。  相似文献   
13.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已亥杂诗>).龚自珍这位给"天"诊病的晚清思想家,在道光时代,可能是看得最远的中国人.当满朝文武还沉浸在"超汉迈唐"的盛世幻想中,他已经看到了其中的腐败,大清帝国已像春天的橘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龚自珍位卑言轻,纵是忧国忧民,也都被认为是一个文人不得意的牢骚罢了.他悲怆地呼喊几声,应者寥寥;但他犀利的批判思想,恰如一道闪光,横空出世,仿佛给患病的帝国开出一剂猛药.这剂药能改变"万马齐暗究可哀"的世局吗?  相似文献   
14.
戴伟华 《学术研究》2008,(2):126-131
汉代诗歌的发展明确显示出从"歌诗"到"诗"的演进轨迹,而文人五言诗是脱离音乐独立存在的文学样式.一、汉代人有作歌言志言情的传统,歌是汉代歌诗的早期形式,其后则为乐府歌诗.二、西汉和东汉前期可称四言诗为"诗".因四言是<诗经>的主要形式,而五言诗及其它诗式不能称为"诗".三、五言诗的起源与新声杂曲有关,故称五言为杂诗,南朝王融、江淹杂体诗也是指五言诗.四、文学史认为第一首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诗,其实此诗初无题名,只是"歌诗".五、文人五言诗大约起源于东汉桓灵之际.  相似文献   
15.
魏瑾 《山西老年》2014,(8):53-53
东晋时代,门阀制度十分严苛,士族垄断朝政,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严格等级之分。陶渊明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他的曾祖父陶侃贵为东晋的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但是到了陶渊明生活的时候,家境败落。陶渊明曾胸怀壮志,希望能够企及先辈的功业,写了许多称颂先祖的诗,《命子》其一:"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为虞宾,历世重光。"其六:"肃矣我祖,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于穆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相似文献   
16.
秦州杂诗》是杜甫流寓秦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五律组诗,其思想情感是丰富的,可以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探析:一是歌咏山川风物之貌;二是抒写感时伤乱之情;三是慨叹身世飘零之悲;四是流露隐居避世之意;五是抒发牢骚不平之怨。  相似文献   
17.
正龚自珍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叶,这段时间是清王朝在经历康雍乾盛世之后的衰落期,在举朝沉酣之时,以龚自珍为代表的一批头脑清醒、目光锐利的思想家大声疾呼,倡言变法改革。钱穆先生在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这样写道:"清儒自有明遗老外,即尠谈政治。何者?朝廷以雷霆万钧之力,严压横摧于上,出口差分寸,即得奇祸。习于积威,遂莫敢谈。  相似文献   
18.
淝水战役后,前秦统治土崩瓦解,吕光割据凉州建号称王。针对当时河陇政局演变及关陇列国争霸的现实,吕氏统治集团制定以河西为根本南下经营陇右的战略决策,并通过设置秦州刺史具体负责征伐西秦的军政事务。考察吕纂、没奕于任职秦州刺史及相关情况,从政治制度史的视角重新审视后凉西秦“河南之战”问题,有益于从整体上把握淝水之战后河陇政局演变线索,从而推动五凉政权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乾嘉时期的新疆竹枝词继承前代竹枝词传统,以风土诗而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视角。同时,竹枝词的自注也在继承史家自注体例的基础上,深受乾嘉时期特殊学风感染融合发展成独特的自注体例,从而形成具有文人化、学者化趋向的独特文学形式。诗注一体,诗注与诗文之间相互印证,以注释中大量史实资料与外围资料丰富诗文内容,增强竹枝词可读性与可信度。  相似文献   
20.
《文选》“杂诗”类作品收录标准并非失题或“总杂”,其隐藏的文体内涵是以《古诗十九首》为范式的追认归类。这与《玉台新咏》《艺文类聚》《北堂书钞》等将“杂诗”仅作为诗题或编纂手段不同。萧统正是通过《文选》收录作品与设立类目的内在逻辑,显示其辨体、考镜源流的意识以及对于文学发展脉络的理解。《古诗十九首》的经典地位、对后世诗歌的深远影响正由此显现,也因《文选》的推重在后世得以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