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4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28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1217篇
社会学   67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汉语词义研究是当代词汇学研究的核心课题 ,其中关于词义引申问题在语言学界呈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现象。本文认为 ,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词义引申的研究视角不同。这些研究视角可概括为 :文化学视角、心理学视角、发生学视角、逻辑学视角、词汇学视角  相似文献   
102.
词的功能义,是指因词性(或语法功能)不同而导致词的意义变化而形成的词义.研究词的功能义,重点是认识词在非常规功能下意义的变化.探讨词的非常规功能义的释义模式要注意区分逻辑语义模式与语言表达变式,以期在语文辞书中准确地、规范地说解词的非常规功能义.  相似文献   
103.
在考证"令、命、名、鸣、铭"五词的同源关系并重点阐释了"今"、"名"的孽生关系和背后隐含的认知·文化机制的基础上,提出语词符号的创造既是一种认知行为,也是一种文化行为,因而汉语同源词的研究,要在考证和描写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尽可能地发掘"孳生链"、"语源义"背后的认知·文化机制,尽可能地阐释认知·文化机制深处的文化精神和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4.
一类接续性拷贝式"A是A,B是B"格式(以下简称"是"格式)是一类评价性很强的固定格式,其基本格式义在世界很多语言中都存在,而汉语中的"是"格式,除了基本格式义以外,还能在更大的语篇中发生格式的语义偏移.根据该格式突出的语义色彩,可将其分为中性"是"格式(基本格式)和褒义"是"格式(偏移后的格式)两类,后者是前者在一定语境下发生语义偏移后得到的汉语特有的语义类型.  相似文献   
105.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四篇.<山木>围绕<人间世>之"间世"义理,准确、圆融、全面地演绎了"内七篇"全部义理,是首屈一指、不可或缺的庄学指南.郭象及其追随者因未能正确读解<人间世>篇名及其臭义,也未能理解<山木>精义,尤其是对第六章"意怠"寓言的谬解,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梳理了“曾几何时”的本义,指出该词词典注释的问题。简要评介黄汝龙对其新义考辨的成果,然后应用语料统计,重新归纳该成语的语义和语用特征,得出两种大的意义倾向,并简要分析了这种意义变化的理据,提出认可该词的两种新用法。  相似文献   
107.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称谓词表达称谓者的情感、语气,体现交际者的身份并反映交际场合的特点。不同的社会文化必然对称谓词产生不同的影响,英汉亲属标准称谓词也概莫能外。本文拟通过英汉亲属标准称谓词的比较,探讨其差异,以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障碍。  相似文献   
108.
关羽以其“义”广为大众称道,但他在华容道私纵曹操一事(第五十回),无疑是极大的错误。此行为的产生并非偶然,从这一事件发生及其前后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与揣测,在正反两方面加以剖析,试图揭示其深层次的社会背景与大众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9.
“个”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与词类的搭配相当自由。“动 个 ……”中“个”后面的成分既可能是一般的可个称的体词性词语,也可能是抽象的不可个称的体词性词语,还可能是表示动作行为和性质状态的谓词性词语。如果“个”后是一般的可个称的体词性词语,大家一致同意“个”为量词,这时的“个”与其他位置上的“个”无异。可是,如果“个”后是抽象的不可个称的体词性词语或谓词性词语,人们的观点不太一致。作者用普通话、方言和古语相结合、印证的办法,得出“动 个 ……”中“个”后无论是体词性词语还是谓词性词语,“个”都是量词,同时也指出这一位置上的“个”在表意上有别于其他位置上的“个”。  相似文献   
110.
文章通过对宁波鄞州庄家溪村的亲属称谓词使用情况的调查,把村民分成了几个年龄阶段.从夫妻称谓、父母称谓、长辈亲属称谓及平辈亲属称谓入手,分析了浙东农村亲属称谓的演变特点及发生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