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0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64篇
管理学   8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96篇
人才学   8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591篇
理论方法论   239篇
综合类   4750篇
社会学   462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379篇
  2012年   586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580篇
  2009年   554篇
  2008年   515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山谷诗内诠     
黄庭坚深受禅宗影响 ,其作品往往有较浓的禅味 ,或者喜欢在作品中使用禅宗或佛教典故 ,加上其用典灵活隐晦 ,往往让人难以得其真意。如果典故本意未明 ,就不能准确地理解黄庭坚的作品。古代注家在这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但错漏之处也在所难免 ,文章以具体例子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2.
论谢榛的诗歌语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榛在他长期的诗歌理论研究和诗歌创作实践中 ,拟古而不泥古 ,重视语言的整体效果 ,反对使用生僻字、粗俗字 ,重视同义词的选用 ,注意“实字”和“虚字”的比例 ;他将音韵分为“平易”、“粗俗”和“艰险”三类 ,指出利弊 ,分析了四声“抑”、“扬”在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闻一多曾接受过象征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其诗论中有关象征的论述和诗歌创作中的象征笔法,呈示出闻一多诗歌的象征艺术倾向。深入研究这一艺术倾向,对于把握闻一多诗歌艺术的丰富性及其对新诗艺术发展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
吕洞宾是传说中的神仙,但其诗歌却含有丰富的世俗意义,既是文人心态的折射,也是大众心理的体现。其诗作中的道德观念,尤其与俗世相通。即使看似超越现实的诗作,也是人们对本体生命关怀的写照。特别是吕洞宾诗中的剑仙形象,乃是人间矛盾冲突的倒影。  相似文献   
65.
宁夏西海固诗歌是宁夏固原地区六县本土诗人所创作的诗作,是西海固文学的组成部分,是宁夏诗坛具有集团军性质的中坚力量。西海固诗歌的成因与苦难的环境、当地的诗歌氛围和诗人自觉创作意识的提高有着直接关系,在创作上具有本土化、民族化和传统化三大特点。而跨越地域、泛文化意义、现代手法的介入等,使西海固诗歌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66.
李清照与安娜·阿赫玛托娃是不同国家的两个伟大的女诗人,她们的生活经历迥异,创作道路相似。她们的经历是时代和心灵历程的记录,是精神宝库的财富。  相似文献   
67.
吕本中是南北宋之交的重要诗人 ,该文以他的诗歌为观照主体 ,进行两方面阐释。其一 ,靖康国难 ,吕本中以纪实性的“诗史春秋笔”感怀书愤 ,且诗史的纪事与感事因素随创作心理的转换亦发生着流变。其二 ,从高古壮阔、质朴平淡、流转圆美三方面评述吕诗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8.
通过具体的谱例分析 ,论述艺术歌曲在西洋声乐发展史上及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9.
鲁迅的诗歌同他的杂文一样,是匕首和投枪。鲜明的政治主题,特殊的社会效应,除了缘于作品的思想因素外,从美学意义上说,鲁迅诗歌融和了清峻刚健的风骨美、朴质炽烈的情感美、精幽致雅的文采美三种重要的审美特征,产生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0.
意象是诗词创作与欣赏的中介,诗人营造意象的方法总体上有直接方式、间接方式,直接方式主要有点相与面相,间接方式主要有比喻、象征和重叠;读者对意象的解读,要通过对词语意义的解读、对再现意义的把握、对表现意义的领悟和对哲理意义的开掘,来把握诗词意象的整体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