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0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64篇
管理学   8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96篇
人才学   8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591篇
理论方法论   239篇
综合类   4750篇
社会学   462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379篇
  2012年   586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580篇
  2009年   554篇
  2008年   515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1.
花蕊夫人是五代著名女诗人,善写宫词,其诗歌用韵,可归纳系联出十八个韵部,基本合于王力先生考证的晚唐-五代音系,其诗歌用韵规整,偶有出韵,多借韵,亦有些许特殊韵字。  相似文献   
82.
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张力关系中展开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诗歌观念的重要走向之一。这样的走向当中包含了对于诗歌观念与诗学理论的较为复杂的思考,而西方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理论话语在提供其强大的思想动力与观念支持的同时,本身也不同程度地处于被偏离与改写的过程中。这有可能指向某种本土化观念建构与诗学话语的独立和对于当代诗歌的历史本质的深度把握。  相似文献   
83.
随着世纪之初,中国诗坛理论研讨和创作新质的出现,“诗歌与道德伦理”这一古老的话题,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诗歌道德伦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话题为何要在这一时期出现?它是如何接续以往的诗歌历史并浮出历史的地表?为了能够将这一现象进行更为清晰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我们相继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任教的老师,以及曾在中心就读的博士,开展了一次关于“诗歌道德伦理”话题的研讨。其间的文章,除了以直接切中论题本身的方式展开论述外,还包括诸如诗歌道德的承担及其层次内涵,以及在回顾新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诗歌与道德”的现实意义,等等。我们期待这些文章在较为全面地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前提下,将此问题的研讨导向一个更为广阔、深入的理论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84.
女性诗歌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躯体写作后,90年代转向了语言写作。90年代以来,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对诗歌认识的改变,女性诗人不仅以诗歌的姿态表述自己,而且以具有女性主体性的"人"的立场进入诗歌,聆听和感受世界,既不放弃性别立场,又不放弃艺术价值,使女性诗歌达到人文价值与诗性价值合一的高度。90年代女性诗歌的语言写作,使女诗人以独立的女性话语与充分女性化的写作策略,实现了女性世界的完全自立和性别表达,并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体系,从而实现了女性诗歌写作的"宁静的丰收"。女性诗歌从此走上包含性别但又超越性别的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5.
"启示"一词只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中出现一次,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是评论华兹华斯诗歌与诗学的关键词.纵观华兹华斯的批评史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批评者针对华兹华斯"序曲"对"启示"一词的阐释是建立在一种"末世论"的认识基础上的.本文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指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启示"是文本与历史的汇合,是在一种个人化的情境中实现的"神启".它是个体的而不是普遍的;是在回忆中的理解,而不是预见.更为重要的是,华兹华斯将"启示"中"末世论"的"普适性"和"回忆中的个体性"与他的诗歌标准相类比.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启示"是非暴力.非"末世论"的.  相似文献   
86.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诗歌使人巧智"这是很有道理的。诗歌能在短短几句中把一定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确实值得人们回味。尤其是诗人敏锐的观察力,更有可借鉴之处。诗歌与其他文体相比,有更强的情感度、精练性、形象感和音乐节奏。我常常回忆起少年时的情景:乡村的夜晚,月光下,村里的孩子三三两两,在房前屋后,在村头巷尾,童声童气地高声唱着儿歌:"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要过桥。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唱一阵,笑一阵,悠扬婉转的歌声清脆嘹亮的笑声,震荡着村庄,震荡着原野。  相似文献   
87.
吴兴华诗歌是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一种独特的存在.他采用幻化时间、时空联结视角等艺术手法.通过营造浸润了个人情感和思维的意象群落来加强叙事作品的诗化程度,使诗歌呈现出神话性、意象意绪化等特征.吴兴华引入西方诗歌的叙事技巧.注重在现代语境中挖掘古典叙事与现代情绪的反讽效果,增添了戏谑成分,结合穿插旁白体,造成多方叙事的角色转换技巧.  相似文献   
88.
李德懋作为熟谙汉诗创作规律与技巧的朝鲜诗人,他创作诗歌"锤字炼意,力扫凡谿",别开异境",造句新颖和工巧,深化感情且开拓意境.同时,他对诗中对仗的妙用,不仅造成了结构上的稳定性和外观美,而且极富内在节奏感,从而凸现其辞采美与中和美.  相似文献   
89.
在杜甫诗歌中,燕子是一种用得比较多的动物意象,可以把它描述为政治理想状态下的燕子、审美意义状态下的燕子和道德理想状态下的燕子。杜甫在诗歌中对燕子的吟诵,勾画出了他在个人政治理想追求和士人道德理想追求过程中的内心变化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0.
我这些年与中国读者讨论中国现代诗歌的时候所遭遇的某种特殊的挫折感促成了这篇论文的写作。我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鲜明的印象是绝大部分中国读者无法建立起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尊重。即便是在诗人和诗歌批评者自己的圈子里,这种态度也非常普遍,甚至有些时候,这种态度似乎成为了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