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3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216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82篇
人才学   5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84篇
理论方法论   191篇
综合类   2702篇
社会学   329篇
统计学   5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讨论了位相物体激光像面全息摄影的特点,从全息与橱窗装饰艺术结合的设想出发,设计了位相物体像全息图的拍摄实验,取得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2.
写作作为一种输出性运用对于其他语言技能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成段表达能力是中高级英语口语训练的重要目标。口语课实行“从写开始,以写促说”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英语成段表达的质量,克服长篇发言的心理障碍,培养外语思维能力,加快语言习得的进程。  相似文献   
33.
票据行为具有要式性、文义性、独立性和无因性等特点,票据债务人当以票据记载的内容履行义务,但票据债务人有合法事由时,可以《票据法》之规定对持票人进行抗辩。票据抗辩分为对物的抗辩和对人的抗辩两大类。前者票据法没有限制,而后者则受到严格地限制,实践中对此有着一些不同认识。本文试就对这两类抗辩进行分析,以期以熟练掌握票据抗辩事由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4.
徐成淼的<爱海情潮>是一部散文诗体内心独白长篇爱情小说.作者以其对爱无限幽深丰富的心理体脸,以饱蘸情感的艺术笔墨对真爱的内涵进行了一番诗意的阐释.在物欲横流和精神匮乏的时代症候中,作者对真爱的重新思索,对精神之爱的执著追求,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小说在诗性叙事方面也作了一次较为可贵的尝试.  相似文献   
35.
以往,研究者习惯称六朝为个性解放的时代,并以此为前提来观照此期的婚恋小说,而忽视了礼法观念与婚姻制度等诸多社会思想文化的作用,有失偏颇。六朝的婚恋小说应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综合起来研究才能合理解释它的产生及其诸多特点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6.
海德格尔诗学是当下人类魂灵救赎的武库,它从建筑、生态和审美三个维度所揭示的“人诗意地栖居”思想是海德格尔所倡求的人的生存论主题。而在此主题视野下反思人们当下之“居”,却是脱物、脱自然、形而上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种种遮蔽。对于人们当下之“居”,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和统一,从建筑、生态、审美三个维度来努力实现人之为人应然的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37.
抒情是诗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中国古代抒情理论的发掘和整理需要新眼光和新思路的介入。以感物统摄古代抒情理论指涉的抒情起始阶段,其实质是心物关系的一种表达,推崇顺物之自然,感物的对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并偏重前者,结合论述感物的相关理论资料,指出感物在理论上的强调直接影响到中国古代抒情作品的风貌,即注重自然而然的抒情效果,排斥反思性的抒情,作品自然天成的同时,也缺乏内在情感的张力和层次。并以感物牵引出赋比兴等关联概念的分析,初步探讨感物抒情传统的文化学成因。  相似文献   
38.
本文论述了对待万物所呈露的道之自性,以此解释了具体的人性化、现实化,说明庄周以解牛等寓言故事为喻,论证了顺物之性、顺自然而行的思想。  相似文献   
39.
《艺概》艺术理论的核心是“寄言”说,而言以寄象、象以寄情、情以奇理的艺术本质论又是“寄言”说的精髓,该说有所不同于寄托比兴。其“以色相寄精神,的提法,逼近了文学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以艺术形象为基本特征的认识,“寓义于情”的提法则揭示了文学艺术在内容方面的特性是表现情理,是通过表现人的主观情志来反映客观事理,刘熙载对于艺术本质特征的揭示,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又部分地领先于当时世界美学理论研究的。  相似文献   
40.
浅析《伊豆舞女》的创作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是以初恋为题材的一部短篇小说,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它不落俗套,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小说中带有日本传统文学中所特有的内质美感,洋溢着在平凡生活中所撷取的青春气息。本文试图探究其成为日本近代抒情小说佳作,并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典范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