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8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778篇
劳动科学   78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79篇
人口学   100篇
丛书文集   1172篇
理论方法论   243篇
综合类   2452篇
社会学   307篇
统计学   44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取得时效制度是以法定形式重新界定产权归属,将权利人怠于行使之权利转移于能够充分利用它的人.从制度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看,中国有必要引入取得时效制度,而建立取得时效制度需考虑法律成本问题.取得时效的客体范围,可以先限定于动产、不动产和用益物权;对于担保物权和知识产权,可暂时定于适用范围之外,待理论和实践经验成熟后再对法律进行调整;对于可交易或需要交易的国有财产,原则上定于适用范围之内,但必须予以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992.
新粮食政策后种粮大户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共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新政策,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但同时也使种粮大户面临着一些新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政策的“双刃剑”效应和农村土地流转的不规范;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稳定种粮大户的粮食生产与经营,必须完善和配套惠农政策、规范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增强和提高农民外出就业能力、创造和增加农民非农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993.
本文运用应用经济学分析方法 ,对内蒙古自治区 1978- 1998年的粮食生产波动因素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 ,自然灾害是内蒙古自治区粮食生产波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文章介绍了波兰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发展农业的外部环境、农产品生产现状和市场供给等  相似文献   
995.
山东省粮食生产现状及其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粮食产出结构及种植结构两个方面论述了山东省粮食生产的现状;纵向分析了粮食生产的周期性波动及粮食生产结构和要素投入的变迁,并对未来几年的粮食生产进行了预测;同时提出了在保证总量平衡的基础上,在山东省内部应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改善粮食市场环境及政策环境,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96.
海峡两岸尽管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但由于粮食问题在国计民生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几十年来两岸始终将粮食问题置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首位。大陆地区的粮食政策与制度在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有明显的失误。同样,台湾地区的粮食政策与制度也经历了反复的波折与探索,有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两者在一些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而在某些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异,有许多做法是可以相互肇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997.
在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下,城市土地供应分为政府供应和地产商供应两个层次,本文将着重于从政府供应的角度探讨科学的城市土地供应及其供应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998.
文章分析了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信息需求与供给的动机、内容和制约因素,指出供求之间必然存在的矛盾,并就如何协调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9.
粮食供求预测模型与当前实际供求状况的偏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粮食供求状况和安全问题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90年代 ,国内外许多专家运用各种模型预测中国未来的粮食供求 ,以此确定对中国粮食安全和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本文比较各种预测模型的预测值 ,结合当前中国粮食供求状况 ,就造成预测值偏离实际值的价格因素做一些分析。认为 :粮食预测模型应当考虑价格变量 ,缺乏价格变量是一些预测模型的预测值偏离实际值过大的主要原因。国内外对中国粮食供求的预测模型中绝大多数是有参考或指导意义的 ,虽然几乎所有的预测模型都没有预料到中国在 1996年就能生产出预计到 2 0 0 0年才能达到的粮食产量 ,而且以后几年连续高产 ,这主要不是预测模型的预测错误 ,而是 1993年以后中国粮食市场价格超常规上涨促使粮食生产超常规增长的结果。中国目前处在结构性、阶段性粮食过剩阶段 ,粮食价格已经低迷了很长时间 ,应该算是“超常规”低迷了 ,对此应当高度警觉。虽然近期还看不出粮食过剩的压力有减轻的迹象 ,但从长期看 ,如果粮价持续低迷下去 ,重新出现供给不足的可能性是包含在“市场经济中的自我矫正机制”中的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扩大内需近三年的实践证明,凯恩斯的需要理论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不能准确解释、有效解决中国目前的需求不足、供给过剩问题.中国目前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的实质是供给被动.扩大内需的基点选择是优化、提升供给,走供给主动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