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文章主要追溯80年代“纯文学”观念由怎样的知识表述构成,并分析这种表述方式的意识形态特性。论文把起点设定为对当前有关“文学性”问题的反省,认为首先需要区分“体系内批判”和建立在对艺术体制自觉基础上的“自我批判”这两个层次。当前的文学常识主要是80年代建构出来的,因此,厘清“纯文学”的知识谱系是进行文学性讨论的历史前提。“纯文学”体制形成于80年代后期,并主要在三个领域内运行,其一是以“诗化哲学”代表的哲学/美学领域,其一是转向对语言/符号关注的文学理论领域,另一则是“重写文学史”思潮所代表的重构经典的现代文学研究领域。论文详细剖析了三个领域中“纯文学”表述的特定知识谱系,及这些表述发挥政治性的方式。论文最后认为,90年代以来的历史变迁将那些支撑“非政治”表述的潜在的认知框架暴露出来,从而提供了对包括“纯文学”在内的整个80年代进行自我批判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62.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63.
重提80年代是一种学术上的研究方法,也是反观90年代以来学术研究现象的一种理性思考。北岛的诗歌写作与历史的文学传统有着紧密的精神联系,他的独特的文学意象与文学感受秉承了纯文学的文化观念,北岛的诗歌以对理想的形而上表述的方式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精神,成为后继的文学写作的资源。  相似文献   
64.
富玲云 《学术研究》2003,(6):148-150
梁宗岱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象征主义理论的中坚与纯诗理论的探险者。他源于契合的象征论体现了对象征主义的深度把握,而纯文学追求中的纯诗观与节奏观反映了他在诗歌上的独特追求。  相似文献   
65.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开端是随着20世纪初文学观念的净化、中国文学史的撰写、批评意识的觉醒而展开的。1.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领域,纯文学观念在对传统“载道”观念进行反驳提倡文学艺术性的同时,载负了国民启蒙的历史使命。2.纯文学对中国文学史观念的改造起了直接作用,从情感、想像和思想等因素入手并从体裁上加以界定,现代阐释之文学观念已经不同于传统。3.文学观念的净化、批评意识的觉醒、进化思想的渗透,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得以展开的关键原因,从而产生了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独立的中国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66.
李梦 《人文杂志》2004,(2):132-133
二十世纪初针对"杂文学"而提出了纯文学,80年代中期针对"政治文学"而提出了纯文学,90年代相对于"通俗文学"而提出了纯文学.纯文学应是文学理想的体现.以先锋的立场开拓文学的言说空间,坚守精神家园,谛听人类灵魂的声音,是纯文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7.
龚薇帆 《天府新论》2007,(Z1):223-224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大众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关联。在大众文化“肆虐”之下的当下中国文坛现状表现在影视剧将作家的劳动成果进行再创造,将文学写作推向了市场;文学报刊的运营便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城市”成为作家们笔下的叙事符号;消磨了意义深度的庸常叙事大受欢迎;经典文学作品被“恶搞”等。但是热热闹闹的大众文化只能带给人麻醉的快感,而不能最终解决安妥灵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8.
1986年到1990年间,《收获》开设了专门引荐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的专栏《朝花夕拾》,"专栏"的传播策略强化了"纯文学观"的内涵与重要性,体现了杂志富有个性的传播理念;但这种"纯文学观"作为一种整体的传播视野,却对大陆学界定位与研究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9.
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独特的编写体例、分期方式及价值评判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文革"后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新格局的形成。《中国新文学史》充满活力的写史语言、富于个性和激情的叙述方式时至今日仍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在当前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面临转向的关头,回顾与梳理这部史著意在正本清源、启示当前。  相似文献   
70.
深入研读<文艺报>,我们可以发现:意识形态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无论把二者简单地对立起来还是简单地等同起来,都无法充分呈现出中国当代文学本身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从文艺管理体制、文学表现对象、文学创作方法、人物形象设置、文学遗产的借鉴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出"十七年"与新时期的意识形态结构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复杂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