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5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72.
重提80年代是一种学术上的研究方法,也是反观90年代以来学术研究现象的一种理性思考。北岛的诗歌写作与历史的文学传统有着紧密的精神联系,他的独特的文学意象与文学感受秉承了纯文学的文化观念,北岛的诗歌以对理想的形而上表述的方式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精神,成为后继的文学写作的资源。  相似文献   
73.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开端是随着20世纪初文学观念的净化、中国文学史的撰写、批评意识的觉醒而展开的。1.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领域,纯文学观念在对传统“载道”观念进行反驳提倡文学艺术性的同时,载负了国民启蒙的历史使命。2.纯文学对中国文学史观念的改造起了直接作用,从情感、想像和思想等因素入手并从体裁上加以界定,现代阐释之文学观念已经不同于传统。3.文学观念的净化、批评意识的觉醒、进化思想的渗透,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得以展开的关键原因,从而产生了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独立的中国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74.
文章主要追溯80年代“纯文学”观念由怎样的知识表述构成,并分析这种表述方式的意识形态特性。论文把起点设定为对当前有关“文学性”问题的反省,认为首先需要区分“体系内批判”和建立在对艺术体制自觉基础上的“自我批判”这两个层次。当前的文学常识主要是80年代建构出来的,因此,厘清“纯文学”的知识谱系是进行文学性讨论的历史前提。“纯文学”体制形成于80年代后期,并主要在三个领域内运行,其一是以“诗化哲学”代表的哲学/美学领域,其一是转向对语言/符号关注的文学理论领域,另一则是“重写文学史”思潮所代表的重构经典的现代文学研究领域。论文详细剖析了三个领域中“纯文学”表述的特定知识谱系,及这些表述发挥政治性的方式。论文最后认为,90年代以来的历史变迁将那些支撑“非政治”表述的潜在的认知框架暴露出来,从而提供了对包括“纯文学”在内的整个80年代进行自我批判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75.
富玲云 《学术研究》2003,(6):148-150
梁宗岱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象征主义理论的中坚与纯诗理论的探险者。他源于契合的象征论体现了对象征主义的深度把握,而纯文学追求中的纯诗观与节奏观反映了他在诗歌上的独特追求。  相似文献   
76.
"创意写作"不仅是教育改革话题,而且是文学创作话题,创意写作的兴起意味着当代文学热点的切换。从创作思潮演变和文学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新世纪以来"创意写作"的兴起与20世纪80年代"纯文学"的盛行具有一脉相承的关联:1.共同的与时俱进。"纯文学"划清了其与"左翼"革命功利主义文学观的界限,从而激发了文学创作与批评的活力;"创意写作"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符合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2.相通的创新精神。"朦胧诗""实验剧""先锋小说"分别代表先锋派在诗歌、戏剧、小说领域的影响,充分体现了"纯文学"说法流行时代的文学创新特征。"创意写作"将"创新""创造""创意"作为评价标准,创作者不用纠结作品的形式、归类、命名,从而将精力用于个人智慧、天赋、技能的发挥。3.强大的引领能力。"纯文学"概念为介绍和引进国外文学理论方法创造了条件,开拓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新局。"创意写作"正成为文创产业的一面旗帜,引领全产业链的文学与文化产品创作。  相似文献   
77.
残雪在创作中广泛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小说观念和艺术技法,其中阿根廷作家豪尔赫 路易斯 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对残雪文学观的影响尤为深刻。残雪对博尔赫斯的接受,明显区别于其他先锋派小说家拘囿于现代叙事技巧的学习与借鉴。首先,她对博尔赫斯的接受更多的是来源于对个人潜在记忆的注视和灵魂深处的审判,并强调作家是“灵魂的写作者”;其次,她着力阐明无意识世界的复杂性,主张创作理性与幻想并存的“纯文学”;最后,博尔赫斯小说中有一个核心的意旨,即其创作总体指向精神的无限性或时间的永恒性等命题,这对于残雪竭力构建“现代个人寓言”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8.
在消费主义语境下,纯文学的品牌效应逐渐成为纯文学与大众连通的重要通道。当前纯文学的品牌建构主要从地域界定、名刊丛书打造、文学活动宣传等方面展开,而对新生作家公众形象的展示较为欠缺。同时,本应成为文学品牌建构主要助推力量的文学批评仍然以学院式的“职业的批评”为主,难以参与到更广泛的公众文化空间,故“以人为本”的纯文学品牌的建构需要更多新鲜生动的“新闻的批评”。  相似文献   
79.
文坛一直就有"纯文学"之说,可是什么叫做"纯文学"呢?似乎又没人能给它下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近三十年来"纯文学"的说法之所以比较盛行,乃是因为前三十年对"文学为政治服务"的一味强调。后来,尽管我们不再强调文学为政治服务了,而改称"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但"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就不是政治了,抑或说是文学就不再带有政治性了?  相似文献   
80.
宗教文学史:宗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学的体认。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12卷24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这部《中国宗教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清理包括道教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在内的宗教徒的文学创作通史,也是国内第一部兼含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种在内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经过5年的酝酿,在清理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等展开了认真思考,现发表一组笔谈,恳请各位学界前辈、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