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1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89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13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1156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简要叙述宋人魏了翁的生平 ,重点考察了他的重要著作《九经要义》的撰述及版本流传 ,并对其作了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懵懵懂懂。进入二十一世纪似乎清醒了,持续的、整体性的投资失利使人们开始把目光集中到股市的制度性缺陷。于是.这个在很多人眼里的不折不扣的逐利者、投机客群体第一次真正把自己的命运和改革联系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4.
参加工作刚刚两年的刘君,已经和单位里所有的人争吵了个遍,他觉得待不下去了,可又不想放弃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又一次和同事争吵后,他心中特别难过:难道自己命中就该有这么多磨难吗?得求人指点指点。他想到了山中的老和尚,大家都说那和尚知人的前世和今生,是活菩萨,能救人于水火之中。  相似文献   
15.
赵治国 《兰州学刊》2008,(9):145-147
经制兵与勇营是清王朝新军编练前的主要军事力量。在“兵民相分”的建军指导思想下,传统军队产生了许多弊端。其中尤以士兵的淘汰更新机制为明显。首先,传统军队缺乏必要的裁汰更新机制,导致军队中老弱羼杂,战斗力低下;其次,为提升战斗力,节省经费的裁并,又因为“兵民悬隔”而产生众多弊端;第三,在近代历次对外作战中,清朝一线作战部队都受到后备力量缺乏的影响。在清朝中后期国防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清朝军队必须实行更为合理的裁汰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郭锡良等人主编的1999年商务版《古代汉语》经过修订,补正了一些以往的注释疏误,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该书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以列举的方式具体分析了书中将同义词、古今字、假借字等误作通假字及本借字互倒的情况,认为其有进一步补正和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17.
郑玄、孔颖达秉承注不破经、疏不破注的原则,有时表现出迷信经书的特点,把经书的一些理想化记载当做事实看待。王安石则对这些理想化的记载进行重新审视和拷问,并提出自己的新见。王安石在驳斥郑注孔疏并阐述己见时,根据对字的训释及其它文献的记载,并讲求义理的推求,力图用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把握圣人的言外大意。王安石在训释《礼记》时使用了"先王"一词,并明显地体现出他有尊崇周公和周礼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理雅各英译儒经的特色与得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雅各英译儒经是汉学界和翻译史上纪念碑式的作品,理氏译本在阐释、翻译、注释、绪论、文体诸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译者忠于原作、贴近原语、善为读者考虑;但理译也存在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汉文<那先比丘经>是记录希腊裔的弥兰陀国王与那先比丘之间关于佛教教义问答的重要典籍.在<那先比丘经>中明显地存在着柏拉图式的追问和辨析理式这两种希腊因素,也存在着更多的中国因素.经中以大量的篇幅阐述了孝顺这一典型的中国伦理观,并且讲述了逝者如斯、上知下愚、学而知之、大羹不和、临渴掘井等出于儒家经典<论语>、<中庸>和<礼记>的思想观念,安时处顺、知足者富等出于道家经典<庄子>和<老子>的思想观念,以及所临唯信这一出于<左传>的思想观念.那先这一名字,含义本来是清楚的,却出现了不少猜测,它们既表也在后人的引述中,也见于经文中.汉译经文的行文特征也与印度和西域僧人的译文有差别.据此,可以认为汉文<那先比丘经>的译者为一位中土士人.  相似文献   
20.
王弼对<易传>"时"的观念进行创新和升华,主要集中在对<周易>十二卦<彖辞>"时"的阐释上.王弼对<颐>等四卦<彖>之"时"的理解是紧紧围绕"君子有为"这个思想脉络的,他把"时用"之"时"辩证理解为某种较为复杂甚至糅相反含义为一体的原则,从而提出"用有时也"的观点,显示了其<易注>深邃的哲学义理层度.在王弼看来,"时义"的深旨就是<周易>体现出的有为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