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1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214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149篇
人才学   7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446篇
理论方法论   269篇
综合类   4784篇
社会学   348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472篇
  2013年   416篇
  2012年   498篇
  2011年   529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454篇
  2008年   604篇
  2007年   546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417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379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面对文坛艺苑中活泼泼的审美现实 ,尝试对文趣、艺趣、诗趣作美学阐释 ,只能是我们的学理选择。  相似文献   
42.
笛卡尔以来,主体问题始终是现代哲学最为核心的问题。但是,从哲学的语言论转向开始,主体已经声名狼藉,主体哲学的范式被视为陈腐过时了,传统的主体之争已经没有意义,无论语言是第一位,或者自我意识的个体优先,这两个范式中的任何一个都凸现和遮蔽着什么,将这两者联系起来或者寻找一种介于这两种范式之间的思路倒是可能的,如米歇尔福柯之路。  相似文献   
43.
"意象"这一古老的美学范畴,在当今的文学批评领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对意象概念进行理论辨析的基础上,从魔幻小说中意象的审美创造和美学特征两个视角,探讨了魔幻意象的象征性和诗性特点,并尝试从视觉、想象、赋情、传达四个方面,描述魔幻意象的"美学空间".  相似文献   
44.
民间信仰不仅成为现代文学"驱妖打鬼"的启蒙对象,而且它是一种潜在反映民众世俗欲望、人性人情的民俗抒写.民间信仰的"现代"文学参与,接续和深化了现代文学幽魅神秘的美学色彩.中国现代文学尝试和探索了民间信仰民俗的、启蒙的、审美的多重文学书写.  相似文献   
45.
中国学者为文艺美学命名情况与当年鲍姆加通命名美学时的境况是一样的,文艺美学在中国和西方事实的存在要比文艺美学这个称谓的出现早得多。中国传统美学或文艺理论的主要形态就是文艺美学。西方美学在对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感受的研究中,逐渐从审美趣味、审美判断的核心问题,向审美意识的核心问题,再向审美经验的核心问题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可以说也是与西方美学从单一的哲学美学,向同时存在哲学美学和艺术哲学,再向同时存在着哲学美学、艺术哲学和文艺美学的美学学科格局的变化同步进展的。  相似文献   
46.
实践存在论美学作为实践美学的新发展和美学的新形态,是朱立元先生在师承已故蒋孔阳先生为代表非主流的实践美学思想的基础上的在新时期语境中的探索与创造,其理论与观点虽尚未完全成熟,但却可能代表着实践美学发展的新路向.从人们对自然美认识历程的实例考察中,可以论证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7.
作为一部具有浓郁诗意的作品,<边城>能激发读者沉醉的审美体验;作为一部具有悲剧意蕴的作品,<边城>能激发读者净化的审美体验.而沉醉和净化是两种高峰性审美体验,这就元怪乎<边城>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相似文献   
48.
从美学的角度对文学翻译的过程加以剖析,说明:文学翻译,作为一门艺术,离不开译者的审美意识,文学翻译的过程,即是译者对原作审美理解和审美表达的过程。本文以诗歌为例,探讨了再现原作的意境美和形式美的某些美学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9.
50.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心理。民族审美心理世代相继,绵延不断,其恒常性和稳定性十分突出明显。究其决定因素,乃是一个民族生活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独特的物质生产方式,而独特的物质生产方式是最终极的根源;并且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与审美情感方式所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