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70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管理学   219篇
劳动科学   28篇
民族学   363篇
人才学   277篇
丛书文集   3853篇
理论方法论   431篇
综合类   14112篇
社会学   1310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387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459篇
  2015年   679篇
  2014年   1394篇
  2013年   1195篇
  2012年   1401篇
  2011年   1669篇
  2010年   1558篇
  2009年   1462篇
  2008年   1571篇
  2007年   1353篇
  2006年   1071篇
  2005年   944篇
  2004年   854篇
  2003年   727篇
  2002年   748篇
  2001年   557篇
  2000年   377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要达到对外宣传预期的目的 ,旅游、商贸对外宣传品的翻译必须正确、得体、一致。实例表明 ,常德市旅游、商贸对外宣传品的翻译在这些方面普遍存在问题。因此 ,要提高翻译质量 ,除管理者高度重视外 ,译者要加强英、汉语功底的修养 ,培养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42.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拟声词有相似之外,又各具特色,而且这种异同有其深厚的文化基础。英语拟声词非常丰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动词拟声词。汉语拟声词比较接近所模拟的生物与非生物的声音,表达方式也比较直接、灵活。  相似文献   
43.
阐述了“信”、“达”、“雅” 之间的辩证关系。“信”是“达” 和“雅” 的基础。“达” 和“雅” 是“信” 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从康德美学在其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出发 ,简要地探讨了康德美学的主体性以及与此紧密相联的关于天才问题的论述 ,并在自然合乎人这一康德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思想基础上透视了这些问题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45.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文学接受理论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现代的接受理论在探求文学文本意义上有着两种决然相反的思路一是对作者之本意的执着的探求,一是对读者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张扬,这两种理论都有片面性.由此提出了建立当代文学文本解读学的理论构想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适当借鉴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合理的有价值的成果,加以整合,从而形成具有较大包容性与科学性的文学文本解读理论,即注重历史视野与美学视野的融合.  相似文献   
46.
以《荷塘月色》的英译文对原文中单个词语的翻译为例,阐释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夫妇的翻译美学思想:要以忠实的翻译“信”于原文的意思、原文的历史文化;翻译作品可以多一点异国情调,因为翻译毕竟是翻译。这一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精通原文的精神内涵,精通原语和译语的历史文化才能译出千古传诵的译文。  相似文献   
47.
翻译中文化转向有两种基本策略: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本文以劳伦斯.韦努蒂的“归化”“异化”论为理论依据,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评析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异化倾向。  相似文献   
48.
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其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始终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作为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倾向的代表人物,乔伊斯在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大胆突破传统,以强烈的文学实验精神将其创作理论应用到实际创作中.以时间、意识和技巧为创作中心,生动展示了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的现代精神气质.本文以其代表作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为实例,旨在从两个方面展示乔伊斯的文学实验精神,即乔伊斯美学理论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其现代主义创作技巧在体现小说整体布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考工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科技专著,对它的初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的考订注释和资料确证上,美学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未成系统和规模,其研究定位也未形成共识;从其时代背景和“工”的文字学考据出发,笔者认为其美学研究定位应是:以“礼”为规定的器物制造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又是通过何种方式,使“礼”自然而然地为人们的情感和精神所接受,所愉悦,成为价值观、宇宙观、审美观的显现,成为有“意味”的器物的。  相似文献   
50.
如何在英汉习语的互译中做到从形式到内容、从达意到传情、从语言到文化的成功转换是个难题。文章根据中心信息等值的原则 ,介绍了几种技巧 ,以寻求的语与源语之间表达效果的相同或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