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6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581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951篇
社会学   59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史哲》2011,(6):166-168
<正>~~  相似文献   
82.
作为道家经典的《老子》,词义高远,内容深邃,影响深远。在老子看来,与物欲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有所不同的是,处在精神境界的人,贵在能"自知"、"自胜""、自足""、强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这里有一独立自主的文化精神蕴乎其中。正是这种主体性,拓展、丰富、提升了人的精神生命和思想生命,使得"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本文运用文化学、阐释学、训诂学的方法对《老子》所蕴涵的独立自主精神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83.
塑造和谐心态、实现自我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基石.自我和谐的理念可以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找到历史依据.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源,德是万物分享形上之道而各自获得的本性,二者皆以和谐为内核.从和谐的道德出发,老子反对世俗的价值观,主张人应尊道贵德、无私无为、修身养性,兼具高尚道德品格与高度社会责任感,成为自我和谐的圣人.老子关于和谐道德的论述启示人们:要实现自我和谐需要对人生的终极价值有所把握;需要在培养健康统一人格的同时,加强人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实现自我和谐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84.
从《老子》一书中所体现出的修身、驾驭矛盾、无为而治、功遂身退等领导艺术思想加以探讨 ,阐明老子领导艺术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
老子认为,自然界是通过“常无为而无不为”自然形成、自 然演变、自然消长的,人类社会应该效法自然,通过“常无为而无不为”而达到“无不治” 。新世纪的以递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为目的绿色文明,可以说,是在某 种意义上向老子所构想的社会模式的回归。世界终将实现大和时代的“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86.
继勇 《社区》2011,(2):56-56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如眼前这本《老子传》开篇所言,此时.我感到了一种空虚而又惶恐的茫然.之前因阅读而产生的欣喜和充实,于提笔之际,突然变得不知所措:我写下的是我真实的感受吗?或者说,我的所思所感,在我写下来后会不会变得不知所云呢?  相似文献   
87.
郭店竹简和马王堆帛书《老子》,用韵完全相同,同为一人所作。把简、帛《老子》说成是老子、太史儋所作,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相似文献   
88.
竹简《老子》应为稷下道家传本的摘抄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钊 《中州学刊》2000,(1):67-73
本文认为,郭店楚墓出土的三组竹简《老子》,既非三种不同的《老子》传本,也非一种完整的《老子》传本,它很可能是一种《老子》本的摘抄本。从其归属来看,当出自稷下道家传本。理由是(1)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和会众家的宽容胸怀;(2)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重视术治的思想倾向;(3)附在竹简《老子》一起的《太一生水》篇,乃为稷下道家遗著;(4)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积极、求是的学术风格。竹简《老子》作为稷下道家传本,对于我们认识《老子》乃至道家思想形成发展的演化进程将提供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89.
老子强调人的自然、自在之性,与此相关,老子强调"虚心"。老子"虚心"说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虚民心,二、虚君心,三、为道者之虚心。"虚民心"是要使民众保守自然淳朴的心理;"虚君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君道无为,二是作为君,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三是为君者应当具有宽广雄厚的胸怀,应当能够容纳天下一切贤良与愚不肖;"为道者"之虚心即是享受平淡、安逸、自然,而不追求富足、充盈、锐利。  相似文献   
90.
老子的"道"的学说,比较自觉地把世界作为混成的尚未分化的统一整体来考察;他已看到了分化的倾向、因素和事实,而力图维护统一、整体的"道"的完满性。老子以此一以贯之,演绎出整个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