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6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553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880篇
社会学   60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老子》体现了老子的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思想,《论语》所体现出的孔子的儒家德育思想则是对前者的借鉴与弘扬。由此来看,老子和孔子他们在做事时所追求的求真务实、力戒空谈,待人处事不偏不倚、立定中道,为人仁慈谦卑,处变不惊、贫贱不移等道德哲学思想多有相通之处,并对人们的道德教育、道德品质的形成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他们的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思想给我国当今的学校教育改革和德育改革以诸多的启示:首先,当今的教育改革和德育改革应充分尊重和弘扬我国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传统,做到"古为今用";其次,在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上,不要将一种理论全盘否定或定于一尊,而应当秉持"中庸"立场;再次,在德育改革的内容结构上,应对作为道德基础与核心的"仁慈"这种传统美德加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2.
上博楚简《凡物流形》记载了九个闻之曰,借助前人之言或经典之言,通过对道、一、心的阐述,试图对世间万物的存在原理作出解答,并以此指导政治行动。此文可以分作上下两篇,上篇为前三章,重在提问,下篇为后六章,重在回答。《凡物流形》的文本是一个松散的结构,是作者出于某种需要,把相关的内容集合到了一起。思想均非原创,其知识背景、语言特征和《管子》四篇尤其是《内业》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53.
知足     
张峰 《百姓生活》2010,(1):18-18
“知足”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人生天地间,是需要有知足的心态的。《老子》四十四章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知道满足,就不会因贪得无厌而受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因追求不止而遭遇危险,这样的人生才能过得平平安安、长长久久。  相似文献   
54.
55.
以现当代的中西哲学的研究成果为参照系 ,从五个方面对老子“功遂身退”命题作了新的阐释 ,即老子的“功遂身退”是对那些知进而不知退的人的一种劝告 ;是对“自我”历史地位的一种清醒的觉悟 ;是“天道”在“人道”中的展现 ;是寻求“真己”和“自由”的良方 ;是一种“生”与“死”的智慧。这些阐释 ,使老子的“功遂身退”命题更加充实 ,更富有生命力。从上述的阐述中可以得出四点启示 :一是对“功遂身退”有了更为明确的理解 ;二是老子“功遂身退”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 ;三是老子并不反对哲学智慧 ,也不主张“愚民政策” ;四是要正确地对待道家的学说。这些启示 ,有力地表明老子“功遂身退”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6.
《庄子·内篇》之老子或遁于情实,或宅心仁厚,或备受推崇。《庄子》外、杂篇之老子为圣贤师。庄子以"撄宁"发展了老子的"无撄人心"。庄子反思老子,让老子成为自己最大的疑问,他入于老子又出于老子,创辟了不同于老子的敞明之所。  相似文献   
57.
老子的乡里籍贯是苦县厉乡曲仁里,即今河南省鹿邑县的太清宫镇。所谓老子乡里是"涡阳天静宫所在地郑家店",则是新制造的"历史赝址",应"打假"。  相似文献   
58.
对于四川道教创始者"三张"的<老子想尔注>,本文着重论及了两个方面的问题文本的保存和改造;初期道教面貌的真实反映.笔者认为<想尔注>是蜀中道德经学的一门男类学术,其中有不少精华.  相似文献   
59.
老子“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生态哲学思想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代时的生态平衡思想对老子有一定影响,在长期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老子提出了"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生态平衡思想,他的"道"哲学强调的是按规律办事,顺其自然,对今天我们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60.
"无"是老子哲学中一个重要范畴,本文力图以"无"为立足点来重新阐释老子的哲学.老子哲学以"道"为本体论,"道"具有无形无象的特点,是对一切实有的超越,其本质就是"无"."无"不是无形无象的原始之气,不是无限,也不是乌有,而是指对"有"的无限超越,这是一种否定的形而上学.正因为老子以"无"为本,所以老子哲学决不是权谋之术,而是主张因顺自然,追求体无的生存智慧.有"无"为哲学基础,老子的哲学充满了无限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