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8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戴震的学术宗旨是“通经以明道”,并在义理、考据和文章这三种学问之途上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他对这三种学问之途所作出的那种高下、本末之分的治学态度却常常为时人学者们所诟病。考察他这种治学方法上的利弊得失对于我们矫正清代“经学”之弊以重开当代“经学”之新风气方面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2.
在清代乾嘉时期,考据学占据了时代主流的学术话语,桐城派与章学诚都对这一学术思潮进行了回应,古文理论是他们学术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桐城派古文以程朱理学为基础,注重文的传道功能,对骈文有相当的排斥,风格上讲究雅洁.章学诚论文重经学、史学,不拘骈散,文风上追求清真.  相似文献   
83.
小熊补牙     
屈原之死,是文化史上的悬案,也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明清时期考据派的说法太离奇了,不说也罢。光是主流的说法就有十几种之多。 屈原究竟是死于情杀?死于仇杀?死于他杀?还是死于自杀?要弄清这个案子,窃以为当从文化着手。  相似文献   
84.
考据——比较——归纳——《廿二史札记》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廿二史札记》是清代学者赵翼的史学名著。作者采纳乾嘉学者通用的考据方法考订各史、辨别史料,同时又以比较、归纳等研究方法分析史料,综合史事,探讨古今治乱兴衰的历史变革。后者成为作者治史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85.
受传统史学观和方法论的影响,20世纪的中国古史研究多以具体史实的叙述为主要目的,忽视一般性的理论概括;在方法论上,研究者多过分依赖文字考据和文献考证,而缺乏科学的比较研究。传统史学观和方法论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当前史学研究深入展开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借鉴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建立科学的文化史学观,探索有效的比较研究方法是解决该问题的一条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86.
梅琼林 《学术论坛》2001,(1):131-135
萧兵楚辞学研究在当代学术领域引人瞩目,其表达效率、思维深度及研究方法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本文将萧兵现象置于学术方法演进的具体语境,对其超越性价值及局限进行了透辟分析.  相似文献   
87.
戴震是清朝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本文旨从《与是仲明论学书》入手,通过对戴震治学目的,治学方法的分析,得出戴震治学的旨趣在闻道,治学的方法在于考据,不佞汉,不唯古,兼采汉宋。  相似文献   
88.
章学诚通过反思乾嘉考据学风,对“六经皆史”观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以挽救日趋尖锐的汉宋之争和门户之见,力图将学术发展导向客观理性的经史合一、史学经世的道路,纠正当时经学研究沉溺于训诂考证,脱离社会的弊端,为经学和史学研究理论开创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89.
清代乾嘉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整理和总结时期,一反宋明以来理学空疏的流弊,乾嘉学者以经世致用为价值取向,崇尚朴实的汉学。伴随汉学的兴盛,考据之风大行其道。尽管袁枚是乾嘉诗坛盟主、性灵派主将,然而身处这种学术空气中的他也很难与考据学彻底划清界线。看似游戏之笔的《子不语·神仙不解考据》,也可视为袁枚的考据札记。正是由于他并非以考据名家,使他对考据的评论更具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袁枚能够不囿于门户之见,较为公允地评价汉学、宋学的优劣短长,并能够吸收汉学、宋学各自的长处并融汇贯通,因此取得了超出同时代学者的成就。  相似文献   
90.
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府加大了重庆文化建设的力度,一批文化建设项目相继完成,对扩大重庆影响、提升重庆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巴渝文化研究受到应有重视,获得蓬勃发展,新的研究成果不断面世。由张万仪、杨政两教授主编,王川平教授作序,重庆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巴渝文化概论》一书,就是这些研究成果中重要的一种。用“涵盖广博,考据精审”几个字来概括这本书的特色,也许是并不全面、并不充分的,但大致可以说明该书编撰所付出的辛劳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大家知道,早在20多年前,重庆市博物馆的专家们,就提出了“巴渝文化”的概念,并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