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94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470篇
社会学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通过对新中国六十年红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可以发现社会历史批评派、索隐派、考证派等诸种学派的学术特征以及"泛文化"倾向在红学中的表现,在指认上述批评范式不同程度遮蔽了<红楼梦>审美视线因而其诠释维度有限的同时,也应当肯定它们在红学发展史上曾起过的作用,由此可以对红学的突破契机、发展前景进行期待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32.
刘一止是南宋初有影响的文学家,平生交游甚多,最重要的有叶梦得、李光两人,叶梦得对他的评价让他获得了当时的文学史地位;李光对他的提携,让他达到一生仕途的辉煌.本文试对刘一止与叶梦得、李光二人交游加以考索.  相似文献   
33.
《岭外代答》作者周会非的生平仕宦经历,至今无人作过认真的研究考察.本文以前人未曾注意到的多种史料为据,对此进行考证,认为古今在这个问题上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意见都是错误的,并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34.
“射礼”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古代文史典籍对射礼的起源、流变及其文化内涵进行考察,得出结论:“射”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后实用价值逐渐为审美价值所取代,并演化为一种礼乐传统。自孔子之后,“射”转为内在的道德实践。“射礼”是一种融合了生产活动、审美意味和儒家传统思想的奇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5.
吴中滩簧新考——兼谈锡剧、沪剧、梨簧剧等的源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众多的滩簧中,苏州滩簧是最早形成的。它从明代"南词"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吸收了昆曲与弋阳腔的成份而最先在苏南舞台上出现。因此,认为"滩簧是在清咸同间流行于无锡农村中的一种民间小调演变而成"的说法,应予纠正。对于今天的苏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以《穆天子传》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详实的资料论证了西周穆王在三千年前远征西域的史实,肯定了周穆王为开通西域的第一人及其历史功绩,从而否定了张骞凿空西域的传统说法。文中对《穆天子传》一书的出土与整理经过,成书年代与作者,内容与性质,以及文献价值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37.
笔者通过对清初大学士范文程政治生涯中几件大事的考证认为:一、范文程初授职为参将;二、范文程通满语文;三、范文程因病致仕;四、多尔衮重用范文程  相似文献   
38.
韩昇 《学术研究》2000,(2):97-103
本文对于隋文帝被其子炀帝所弑以及隋文帝弑君两件公案,通过对具体史料的详细分析、考证认为,二说均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39.
汉石经又称熹平石经,刊成后曾被董卓之乱及永嘉之乱战火殃及,冯熙、常伯夫任职洛州期间又将其毁弃分用,此后曾被委于榛莽;复经由洛阳迁至邺,又由邺迁回洛阳,再由洛阳移至长安三次搬动。黄初补其缺坏,北魏崔光曾修复之议,北齐时又被施列学馆,然至唐魏征收集时,石经已十不存一。唐宋时期曾有少量残石出土,民国时期数百方残石出土后散于公私之手,而建国后发掘和征集的残石近千块。  相似文献   
40.
日本学者泷川资言综合历代《史记》研究成果,汇集日本及中国学者对《史记》的一百多种注释,对版本、史实、人物、文字、词语等进行了全面考证,对前人未解释或者解释不详的部分加以重新阐释,《史记会注考证》成为《史记》研究史上的经典性著作,前人对其研究多注意所收张守节《史记正义》佚文的真伪问题,而对其校勘考证之功研究不够,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