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必须在有别于民法意义的基础上理解职务侵占罪的占有,"非法占为己有"包括为他人占有,"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方式包括侵吞、窃取、骗取,以及其他方式。  相似文献   
12.
潘玉森 《理论界》2005,(2):71-72
非法人企业是否可以纳入职务侵占罪调整范畴,学术界看法不一。本文作者持否定态度,并从五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对于指导执法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葛丽明  解辉 《理论界》2006,(2):89-90
职务侵占罪是典型的身份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其主体范围存在争论,导致在共同犯罪与身份犯结合问题上更加纷繁复杂。本文力图确定职务侵占罪主体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共犯和身份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14.
王成志 《老年人》2008,(2):16-17
重庆市川东油箱厂原厂长王璋,担任厂长期间,贪污公款1500万元,被重庆市人民检察院逮捕。2007年9月,他被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王璋没有想到,把他推上被告席的,竟然是7位退休老人.  相似文献   
15.
论侵占罪     
侵占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应严格把握,对具备侵占罪特征的行为,只有在侦查终结前仍坚持隐瞒占有事实、拒不归还的,才应作为犯罪处理.同时,在司法实践中,还应重视侵占罪与民法不当得到的区别、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以避免刑法扩大化趋势.对侵占罪的认定过于宽泛,有悖于刑罚作为社会最后一道屏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刑法通说关于侵占类犯罪主体、对象及行为方式的解读存在错误。遗忘物包括遗失物,但不宜扩大解释为脱离占有物;遗忘物、埋藏物以外的脱离占有物可以解释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含义窄于贪污罪,行为方式不包括窃取、骗取,应限定于将基于业务上占有的财物占为己有,公司人员窃取、骗取本单位财物的,成立盗窃、诈骗罪;我国《刑法》第270、271、382条的规定,形成了法定刑依次加重的脱离占有物侵占罪、委托物侵占罪、业务侵占罪、公务侵占罪的侵占罪罪群体系;受委托占有财物是违法身份,基于业务占有财物是责任身份,基于公务占有财物属于二重的责任身份。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实务和刑法理论关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之职务侵占罪的内涵始终存在争议,《刑法修正案(十一)》第29条职务侵占罪的刑罚配置,给司法实务和理论重新审视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关系提供了机会。围绕职务侵占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之内涵,有综合手段说与单一手段说行为方式之争,且以行为方式的不同形成了"竞合论"与"互斥论"两种区分理论学说。修改后的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刑罚配置相同,入罪数额不同,如采取"互斥论",则会致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秘密窃取公司财物的行为未达到6万元数额时,无法被职务侵占罪涵摄。采取"竞合论"可能会虚化盗窃罪的司法适用。根据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现有理论界分,应当在借鉴德国盗窃罪与侵占罪规范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手段说"释义职务侵占罪之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之内涵,将盗窃罪解释为利用职务便利窃取公司财物未达到职务侵占罪的兜底条款和加重处罚条款,不仅可以将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司法实践类型化,也可以跳出单纯的综合手段说与单一手段说之争,促进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理论共识之形成。  相似文献   
18.
我国 1 997年司法典中已规定有贪污罪 ,而没有职务侵占罪。 1 997年刑法既规定了贪污罪又增设了职务侵占罪。从而弥补了我国原有刑事立法仅惩治公务侵占行为 (贪污 )而不惩治职务侵占行为的不足 ,使我国的刑事立法更加趋于完善 ,有利于司法机关从重、从快地打击职务侵占、贪污犯罪活动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如何认定职务侵占罪所谓职务侵占罪 ,根据刑法第 2 71条第 1款之规定 ,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数额较大的行为。其构成特征如下 :(一 )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19.
对于非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国有款项行为的定性,我国《刑法》并未予以明确规定。本文在明确界定诈骗罪、职务侵占罪及贪污罪的界限后,认为应当将非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国有款项的行为认定为贪污罪。另外,本文对职务犯罪相关立法及司法解释进行了反思,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完善我国职务犯罪主体的规定、转变我国职务犯罪的处罚理念及扩大罚金刑和没收财产刑的适用范围等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与实务界均认为,职务侵占罪既包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私吞自己保管的本单位财物,又包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窃取、骗取本单位财物,但是这种观点难以做到罪刑相适应,也不利于保护法益。应当对“本单位财物”进行限制解释,将其限制为个人管理、占有的财物,对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窃取、骗取本单位财物的,应以盗窃罪或诈骗罪论处,如此方才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也能使刑法条文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