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能指和所指最初的系联是任意的,经过人类长期训练,而成为约定俗成的符号。消费社会,能指和所指打破原来的系联形式,各种能指、所指形式重新组合,不断创造、形成新的系联。能指和所指的系联表现出任意性、变化性、规约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2.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说的语言符号任意性是指"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论证的."能指"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声音,而是声音给人留下的心理印迹."所指"也并非客观存在的实物,而是代表实物的概念.心理印迹与概念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也无理据可言.在具体一门语言内,在象声词等声音符号中的象似性是极低的,但是在象形词、合成词、派生词等书写符号中却有一定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163.
符号学是一门总的科学 ,而语言学是符号学的一部分。本文着重论述了符号学的函义、分析了符号学对语言结构的描写 ,并指出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 ,旨在帮助人们认识人类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揭示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4.
“诗言志”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基本命题。本文通过对“诗学”及“诗”、“志”等概念的辨析和追踪,从释义学、符号学和诗学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对这个命题作了新的阐释。作者认为,语言的深处是一种信仰,语言的权力就是隐喻的权力。如果在诗学理论上读解“诗言志”而追寻一条意义链的踪迹,这条意义链就是在“诗”、“志”、“意”、“识”、“记”等互为训释中组接而成的。如果认为诗是书写使意义出场的文本形式,那么,主体创作的诗作为既成的书写也仅是在隐喻中使儒家经典文本指归的道德伦理出场而已。说到底,“诗言志”是一个关涉隐喻的诗学命题,儒家诗学批评就是对“经”之隐喻的承诺,是经学中心主义的本体论隐喻  相似文献   
165.
从符号学角度对网络语言旧词新义现象的特点、实质及词义变化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新的所指意义与旧的能指形式具有不同程度、不同维度的关联。探讨了旧义与新义之间呈现的一词多义或同音异义的关系,旧词新义现象产生的外在动因——语言符号的社会性,内在动因——词汇的能指与所指关系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了词义变化的认知理据和具体变化方式:词汇符号的意义在本质上具有动态性和模糊性;通过凸显词汇语义框架内的某一要素,或通过概念隐喻、转喻或概念整合,可建立旧的能指形式与新的所指意义的链接。  相似文献   
166.
噪音在现代社会中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并因此形成一种有文化意味的现象。文章首先运用词源考证法,考察噪音的最初能指,然后从作家或思想家们对噪音的态度和噪音音乐出发思考了噪音的两种本原意义,进而从《白噪音》、《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等文本中发掘出噪音的多样文化隐喻。文章最后表明对噪音所具文化隐喻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7.
李博 《天府新论》2016,(4):148-158
近年来,“李约瑟难题”再次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热烈探讨,但与研究热情的高涨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普遍共识的缺乏。这种研究共识的缺乏由“问题之谜”与“答案之谜”两方面造成。通过对“问题之谜”的梳理,可赋予李约瑟难题以当代意蕴, 并为“李约瑟难题”的当代转向提供新的解读空间; “答案之谜”产生的原因在于陷入“范式依赖”而导致的“范式之争”的学术藩篱。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个超越范式之争的解释框架,通过将不同的解释置于一个共同的因果场中以求得共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