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0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416篇
社会学   7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在自然氛围下的谈话去理解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自我意识和认同的产生、维系和保持.认为如果有人和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进行互动和交流.他们能持续表达他们的自我意识,维持他们的自我认同.运用生命历程模式.人们看到个人生命的主旋律主要取决于目前的选择和模式.这些选择和模式源于同时也基于更早的选择和经历.  相似文献   
62.
简.斯迈利的《一千英亩》的故事框架来自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但表现的却是不一样的主题和意义。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吉妮与三位男性的情感纠葛,揭示出了父权制对女性的压抑和紧闭,同时通过对吉妮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反叛的描写,表达了新一代美国女性要求摆脱传统束缚、获得独立和自由的心声。  相似文献   
63.
自由问题历来是哲学家们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伦理学中关乎人的道德的核心话题。叔本华对"自由"的诠释建立在他的"意志本体论"基础之上,并带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倾向。他的"自由"只是意志的自由,只有在"自由"的境地里才能把握意志本体。他的"自由意志"也已超出纯粹伦理学的意域,而贯穿于整个体系。其哲学的悲剧性在此凸现为他提出的"自由意志",其真正意义上是消极悲观的。叔本华最终为人生指明了一条取消意志,实现所谓"自由"的涅磐之路。本文将试图沿着叔本华自己的思路,围绕这一核心概念"自由意志",来把握其哲学的真正内涵,及其影响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4.
刘文  唐旭 《学术界》2006,(2):188-192
乔伊斯的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更新了成长小说的叙事方式,扩展了叙事范围,强调成长过程的连续性和流动性;小说主人公拒绝与资产阶级价值观相统一,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选择逃离和自我放逐;在建立自我意识和探寻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得到的却是异化和隔膜。  相似文献   
65.
庞淑文 《理论界》2004,(1):136-137
近年来,我国高校心理行为异常的大学生比率又有增多趋势。这种现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发展从人生发展的心理学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形成机制作简要分析。一、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认识和评价应遵循人生发展的心理学观点人类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是在人类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通过身体的发育、认知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这一过程逐步完成的。由于每个人的自身条件、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及经历和感受的不同,因此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形成的人格特征也都有一定的差异。奥地利学者埃里克…  相似文献   
66.
"意识形态"研究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的意识形态研究都把"意识形态"理解成是社会自我意识的形式,因而"意识形态"成为"认识"的产物.本文通过研究揭示出,如果我们把"意识形态"作为"认识"、或认识的结论来研究,意识形态研究就必然陷入困境.意识形态研究的对象是"意识形态",如果要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获得正确的结论,我们必须首先重新认识我们的研究对象、工具和方法.本文尝试从理论上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7.
作为德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围绕基督教的哲学基础所展开的施特劳斯的"实体哲学"与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的论争,实质上是一场在思辨哲学基地内所发生的哲学之争,其历史重要性在于他们各自以极端的形式把黑格尔哲学的思辨性历史地呈现出来,从而不仅成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直接前提,而且对于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向政治批判、社会批判、经济批判和哲学批判的过渡,本质地超越思辨哲学,开辟全新的哲学境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68.
鲁绍臣 《学术界》2005,(3):189-194
纯粹自我意识在康德的知识论中,同物自体一样是终极的,并且构成了康德先验主义的基础。经验自我意识的提出是西方近代哲学克服经验主义阶段的标志之一,而康德的纯粹自我意识则克服了笛卡儿“自我”实体化和休谟怀疑论的缺陷,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辉煌时代,但正是纯粹自我意识的超验性和与非生活性,使其陷入了新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69.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经常被认为是对近代哲学中自我意识原则的反动。本文持相反观点。作者首先指出 ,建立在反思的心理机制之上的自我意识必然蕴含着精神与肉体、自我与他人的对立。本文第二部分简要描述了黑格尔从宗教转向哲学的抱负 :哲学能够代替宗教引导人们追求神圣崇高的生活。文章第三部分详细论证了黑格尔如何成功地克服近代自我意识哲学的困难并完成其未竟之使命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两个文本进行解读,重构出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转向黑格尔哲学、成为一个青年黑格尔派,实际上是青年马克思在探索超越自身世界观危机过程中的一种艰难而被迫的选择;《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是马克思哲学思维走向成熟的一个思想实验室,正是在这里,他第一个独立的世界观即自我意识哲学得以形成;《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本质并不是哲学史的而是哲学的,它实际上是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哲学史实现。在此基础上,文章对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基本特征作出了深入解析,从而厘清了唯物史观由以形成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