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20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可分为个体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两种形式。将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促进个体自我教育向群体自我教育的转化,充分发挥群体自我教育的协同作用,"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用集体力量去教育每一个学生,是实现大学生教育效果倍增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2.
贾志强 《经营管理者》2011,(1X):292-292
<正>一、大学生就业压力和研究生现状1.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生扩招宏观上拉动了我国的消费,刺激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扩招的影响随后便凸现出来。市场经济给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1)市场经济赋予了大学生自主  相似文献   
63.
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教育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可调整学生的心理平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直接决定其就业的职业方向选择。  相似文献   
64.
论述了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必要性:自我教育是满足大学生自我提升要求的现实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需要,是适应当今社会环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具体措施: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以疏代堵,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利用主题沙龙活动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作用;发挥榜样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最后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65.
;自我教育是实现教育自由的关键,本文从这一立论出发,深入分析了实施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最后指出构建大学生自我教育体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6.
自我意识、自我教育是一个思想品德形成的内在根据 ,但是人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有限 ,需要通过系统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对学生群体 ,通过教育和自我实践锻炼 ,使自我调节和自我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从而尺可能减少自我意识的局限性、矛盾性和自我控制的不彻底性引起的自我矛盾冲突 ,或者使这些矛盾冲突朝着积极的、正确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67.
高校教工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到学校的主体工作中,加强正面引导和释疑解惑,讲究针对性、主动 性和实效性,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人人都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将工作着力点放在基层,通过潜 移默化的渗透式教育,实施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相似文献   
68.
咪蒙 《女性天地》2014,(10):62-63
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我的亲子书《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终于出版了!  相似文献   
69.
正如果外国人来中国,一定对一个叫"别人"的人感兴趣,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过他。尤其是中国的父母们,他们最爱对孩子说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你怎么就这么闹?""你怎么不跟别人家的孩子学学,成绩这么差!"……我就是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长大的小孩。不幸的是,如今我已为人父母,却仍有很多小孩还在经历和我一样的痛苦。诚然,关注他人、从他人生活中获取经验,是非常正常和积极的人类生存方法。可是,不少父母运用此法却只完  相似文献   
70.
陆玲 《职业》2012,(27):104
每个学生在内心深处都希望受教育,能从师获益,能进行自我教育,并与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慧的人进行富于爱心的交流。然而,在当下的教育环境条件下,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往往过分维护自身的尊严与权威,从而泯灭学生的个性以及想自由表达和平等交流的愿望。为了还原教育本来的面目,我们应该对教育负起责任,不让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