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7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1456篇
劳动科学   55篇
民族学   97篇
人才学   153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3954篇
理论方法论   765篇
综合类   5194篇
社会学   470篇
统计学   4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360篇
  2014年   698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811篇
  2011年   954篇
  2010年   916篇
  2009年   933篇
  2008年   1094篇
  2007年   803篇
  2006年   671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626篇
  2003年   574篇
  2002年   431篇
  2001年   362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关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中有许多创新之处,实现了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992.
袁玉立 《学术界》2002,(6):12-17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不仅是理论创新 ,也是制度创新。这一理论主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工作 ,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最高成就 ,也是人类政治文明在当代的最新成果 ;这一理论还主张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这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993.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 ,论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性质、特征、基本内容和根本途径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新型的政治文明 ,是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的综合体系 ,其核心内容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导向的民主政治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9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是社会主义文明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推进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治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995.
与西方现代美学的兴起绝然不同,中国现代美学是在中国被迫纳入现代性发展轨道的历史条件下从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反省起步的。从承继的关系来看,中国现代美学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若干精神有所反思和张扬,但就总体而言中国现代美学又是在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西学基础上开始建构的,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有着相当的差异。由于这一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境遇,发轫于王国维、蔡元培等人的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在之后的岁月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审美观念强有力的两翼,即审美自由主义与审美功利主义。审美功利主义始终处于强势地位,但审美自由主义也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即使是在民族决战和阶级决战的关键时刻,对审美自由的向往仍然被顽强地表述着。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的萌芽和发展到1949年告一段落。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西方美学思潮和理论大量引入,促进了中国现代美学观念的生成和定型,尤其是为后来发生的若干次美学大讨论准备了人才和资源。就中国现代美学的最基本特点而言,美学问题始终是与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它们之间的互动决定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历史特征和命运。  相似文献   
996.
在我国政治建设处于由传统型政治向现代型政治转变的关键时期,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样一个全新的命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政治现代化视角分析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各个层面和要素的内涵,提出了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推进政治现代化的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997.
埃及现代政党政治缘起于20世纪初,历经宪政时代、纳赛尔时代和后纳赛尔时代三个阶段.从宪政时代的多党政治到纳赛尔时代的一党政治和后纳赛尔时代政党政治的多元化进程,构成埃及现代政党政治演变的明显轨迹.民族主义政党与民主主义政党的此消彼长、世俗政党与宗教政党的错综交织、议会政党与非议会政党的激烈角逐,集中体现埃及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层面的历史运动.  相似文献   
998.
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和化解农村社会利益冲突的制度保障.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的利益格局多样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我国村民自治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日益凸显.对于未来的村民自治,要以利益为切入点,探求化解和谐社会视阈下村民自治实践过程中利益冲突的有效路径,逐步推进村民自治的发展与完善,努力使其成为我国民主政治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999.
在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中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参与作为现代政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公民试图影响政治系统决策和执行的活动或行为。政治参与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们要努力克服这些不足。  相似文献   
1000.
完善人大制度: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当以改革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突破口,重点释放人大已有的政治功能,使之充分发挥代议与监督的职能。行政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作为政治改革的替代方案,在政治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这些改革局限是十分明显的。党内民主从策略和性质上讲都不能成为当前政治改革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既是一种明智的战略选择,同时又能够实现以人民民主促进党内民主的目标。人大改革一方面要强化人大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如何监督人大,这是人大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