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76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67篇
理论方法论   70篇
综合类   447篇
社会学   90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自媒体时代下,网络媒介越来越个体化,社情民意的传播迅速开放,公众通过自媒体传递出的带有自发性、倾向性甚至盲目性的言论,对政府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深入研究自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特点及其影响,探讨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新特点,并从政府公共部门的角度出发,根据其面临的新挑战,从理念、技术等多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2.
随着微博的流行,当代大学生逐渐对高校微博产生极大的兴趣,高校微博已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新阵地和主阵地。与其他微博相比,高校微博具有使用时间零星化、群体互动性较强、内容原创性高、兴趣点较集中的特点。高校微博是高校网络舆情问题的"导火索"、不良情绪发泄的新渠道、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要利用高校微博,提高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可着力于提高对微博的重视力度,及时回应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充分发挥微博意见领袖的作用,积极组建特色微博团队等。  相似文献   
83.
微博这一新兴的媒体平台,已经成为舆论形成并广泛传播的重要阵地,微博舆论的力量强度对地方政府舆论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海南“莺歌海事件”为例,分析舆论传播在微博时代呈现出的新特点,并从政府管理创新的角度提出了微博舆论管理的“三度”策略。  相似文献   
84.
学术界关于"舆情"管理的研究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从主体看,有以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为对象的研究;从涉及领域看,有涉诉、涉检、涉警、涉军、涉法等研究;从舆情源看,则主要与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关键词相联系。"舆情"管理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新形势、新环境下的"网络舆情"管理研究,说明"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研究的重难点。而针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主要又从技术层面、社会管理层面、危机管理层面、引导及管理综合视角等几个层面展开研究,技术研究与对策研究有断裂现象,没有实现有效的整合,难以形成舆情应对的全系统体系。  相似文献   
85.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舆情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舆情模式。从舆情出发引出网络舆情理论的发展过程,指出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的思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网络舆情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框架,即“预警———应对———善后———反馈”的体系。  相似文献   
86.
随着网络和网络媒体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与日俱增。网络热点事件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折射的社会问题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对其社会心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技术,提高信息分析能力;正确看待社会转型期的各种问题;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同时,国家应积极引导网络媒体,净化网络舆论空间,为大学生成长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87.
旅游网络舆情属于新兴的网络和社会现象。研究旅游网络舆情对于维护旅游形象、提高旅游管理与决策水平、保障旅游产业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对旅游网络舆情产生的背景和影响、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从旅游网络舆情的基本构成、发展机理、管理对策三个方面对旅游网络舆情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进行介绍,分析了主要学科理论对旅游网络舆情研究的贡献,提出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力求建立相对完善的旅游网络舆情研究体系,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8.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研究突发事件微博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特征,探究微博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对微博信息传播的影响。以2013年重大突发事件"4.20四川雅安地震"为例,运用ucinet软件生成微博舆情传播网络拓扑图,基于统计得到的微博节点关系矩阵进行微博舆情传播网络整体结构、角色与位置结构等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媒体用户、政府用户、地震经历者以及积极参与救援者在舆情传播网络中具有较高的传播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影响这些关键节点有效控制舆情的传播速度。本文采用实证方式对突发事件微博舆情传播网络结构进行了分析与测量,拓展了SNA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化终端设备的生活化应用,人人变成新闻播报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种信息传播条件下,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的无限放大下,信息传播日益呈现出破坏性大、不确定性高等特点。政府作为社会运行的“掌舵人”、政务新媒体作为舆论场的“定海神针”,在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其作用至关重要。笔者试图比较湖南岳阳“切糕事件”和上海“踩踏事件”两个典型舆情案例,分析总结得失,探讨政务新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情境下如何科学有效的应对舆情。  相似文献   
90.
舆情信息机制中,舆情信息网络是其正常运转的基础。民间组织由于具有利益代表、专业性和组织化的特点,可以通过秩序化的组织渠道表达个人的利益诉求,因此,它们有能力和优势发挥好舆情汇集、分析和传输功能,应有选择地把更多的民间组织纳入舆情信息网络。在选择舆情网络单位时,要选择“代表性”强、独立性强的民间组织,特别注意“维权型”民间组织表达意见的倾向性问题。同时,需要政府对民间组织“规范、信任”两手抓,以利于舆情信息机制协调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