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69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73篇
管理学   1499篇
劳动科学   57篇
民族学   872篇
人才学   551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3258篇
理论方法论   724篇
综合类   9734篇
社会学   1863篇
统计学   5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440篇
  2015年   638篇
  2014年   1392篇
  2013年   1149篇
  2012年   1330篇
  2011年   1388篇
  2010年   1289篇
  2009年   1338篇
  2008年   1420篇
  2007年   1033篇
  2006年   892篇
  2005年   873篇
  2004年   819篇
  2003年   667篇
  2002年   654篇
  2001年   566篇
  2000年   490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林纾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清末停滞凝固的小说艺术模式,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他是近代较早有意识地借鉴西方小说艺术的作家,大大拓宽了爱情小说的艺术领域.其独具特色的"技击小说"为后世的武侠小说提供了可贵的艺术经验.他的小说尽管存在着一些缺陷,但部分作品堪称文言小说的精品.  相似文献   
102.
随着中西方艺术的不断交流、吸取和融合,水彩艺术在中国得到空前的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但中国水彩艺术要想提高自己的地位,成为有影响的大画种,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其中,中国水彩人物创作成为中国水彩艺术发展中最为明显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3.
半厘米 《中文信息》2004,(10):82-83
在旅行中会拍摄各种各样的建筑:现代的,古朴的,华丽的等等。建筑相对来说拍摄难度不大,最主要的问题是拍摄角度的选取。笔者在周末常常约一些“色友”外出采风,现就拍摄摄建筑的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04.
105.
当艺术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 《东方论坛》2004,(4):31-34
摘要:我们的时代充满了泛艺术的现象.泛艺术被人们看作艺术终结的先兆.其实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容易抹掉.从我们的描述看,艺术品的外延正在扩展.艺术似乎正力图把自己变成包容一切的世界性的“场”.尽管如此,艺术并没有失控,因为创造和接受活动永远是主体性的,只要艺术家和接受者对艺术的态度是真诚的,艺术活动没有被其他功利目的所利用,艺术就有无穷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6.
辽代宫廷教坊乐借鉴并承袭了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 ,在使用上有严格的规模和规定。在内容和形式上 ,融合并借鉴了其先源民族、西域民族及中原汉民族乐舞艺术之精华 ,又继承了本民族乐舞艺术传统 ,从而形成了集民族性、地域性、与中原文化的相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7.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动乱最多、人民生活最悲惨的时代。战争、动乱使汉王朝“独尊儒术”的旧思想体制大崩溃 ,导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代中国思想最解放、最自由。美学思想和精神的自由 ,酿就了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 ,因而新的艺术形式、艺术规律应运而生并相互融会贯通。此时的盆景艺术正是在绘画、园林、盆栽、赏石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下孕育了自己最初的表现形式和美学规律 ,因此可以说该时期是盆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08.
席勒艺术形式原理及其历史意义迄未得到足够重视与全面阐释。"形式消除材料"实即"形象消除生活"。它暗含内容与形式统一基础上的形式优先原则。其历史意义主要在于审美现代性的开辟及艺术形式的张扬。  相似文献   
109.
刺绣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所表现的文化性及由此延展的艺术性 ,有着巨大的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文章从多个视角来看刺绣的各种层面 ,从文化性、艺术性等方面展现刺绣丰富多彩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