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315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434篇
社会学   2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荀子以其对于心、性等概念的独特理解为基础,提出了人性本恶的理论,在先秦哲学关于人性的讨论中独树一帜.尽管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他认为只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即"化性起伪",则可以实现"涂人皆可以为禹"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春秋时的管仲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一匡",建立了千秋功业,但学者们对此看法并不一致.就儒家学者孔、孟、荀来看,孔子赞之"如其仁,如其仁",孟子认为管仲佐桓公乃"三王之罪人",荀子从"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角度肯定了管仲的事功.孔、孟、荀在品评管仲中表现出的不同,反映了三家在学说体系上各有取舍.  相似文献   
43.
荀子以"一天下"为目的要求息灭百家异说,形成一元化意识形态。为了使儒学适应初步确立的封建集权专制制度,荀子隆礼义重法度,强化君主专制,在理论上实现了儒学与封建集权制度的整合。董仲舒在继承孔孟仁学思想的基础上,以天人感应说对其进行了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以强制手段来规定国家政治生活的指导思想,从实践上完成了封建政权与儒学的并轨,对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荀子到董仲舒是为中国专制政权寻求思想统一由法理走向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44.
荀子天人观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荀子的天人观既有对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又有对道、法诸家的选择性吸纳;同时又体现出受到其时代的自然科学的成就之影响。与同为战国时期儒家大师孟子不同,荀子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而最终把这种思想归宗到国家的意识形态的高度,指出儒家的"礼"是治世之表,为国者应该隆礼尊贤,以尽其职责。  相似文献   
45.
荀子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内容丰富:自然界是有自身规律的客观存在,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自然,要注重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46.
出土文献与《荀子·成相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成相篇》形式独特,但长期得不到文学史研究者的足够重视。《秦简·成相篇》的发现,吸引了众多学者对以《荀子·成相篇》为代表的“成相辞”的关注。通过二重证据法可以证实:“成相辞”这种艺术形式并非荀子首创,而在《荀子·成相篇》之前就已经广泛流传;民间歌谣与瞽史说唱的相互作用与融合促进了“成相辞”的最终定型。这种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成相辞”的性质、起源等诸多论而未决的问题,而且有助于重新确立荀子及“成相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推动先秦诗歌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7.
荀子是先秦思想家,他对语言有深刻的认识,他的语言观主要体现在《正名》中.从其名实关系论、制名枢要论、语词功能论、结构系统论及语言时空观五个方面来看,并与索绪尔的语言观作比较,可以看出荀子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8.
从告子与孟子关于人性的辩论开始,人性论就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中心议题,性善性恶也成为主要的辩题。对人性作出价值判断之前,需要确定什么是人性,这就涉及到界定人性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本文从对告子与孟子关于“生之谓性”的论辩,荀子“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的论释切入,以证明三家的人性论都可归入“生之谓性”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49.
古代对人性的探讨一直存在,最为著名的理论是代表儒家学派的孟子性恶论与荀子性善论。他们对人性的解说都有其各自的道理,孟荀二人的人性论都是对孔子人性观的继承和发展,这就使得两人的理论不同之中有相同。  相似文献   
50.
荀子的正名逻辑思想是对先秦形式逻辑的系统总结。但若以西方形式逻辑为标准来考察 ,就会发现荀子的正名逻辑存在明显的不足 ,这种不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以“人”为中心的从社会到自然再到社会的总思路有着深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