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34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 毫秒
11.
赵文靖 《天府新论》2008,(3):148-150
法国新浪潮(New Wave)电影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场意义重大的电影思潮与运动,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由于受到哲学家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美学的巨大影响,法国新浪潮在对社会生活和人生存在的领悟以及电影语言的表达上都体现了存在主义美学的长处与局限.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对新浪潮电影的审视无论如何都不能避开存在主义美学这个基本理论视点.  相似文献   
12.
萨特"批判的辩证法"关于人与人"交互关系"的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的辩证法"是萨特在其"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作<辩证理性批判--关于实践集合体的理论>中对他所主张的辩证法理论的称呼.关于总体化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的交互关系问题的理论,是"批判的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主要包括对"总体化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交互关系"规律的形式描述和对于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交互关系的可能性和可知性基础的论述.这些描述和论述,一方面包含着一定积极的辩证思维的合理探索,表现出后期萨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的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其明显的理论局限性.而其中在有关问题上提出的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错误批评,则彰显出萨特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13.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4.
笛卡儿以“我思”作为形而上学体系的第一原则,开创了近代意识哲学,成为近现代西方哲学话语的源头和讨论对象。比朗、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等人都是在答复“意识是否具有实体性”、“意识是否需要先验主体保障”、“‘我思’是认识还是存在”、“我是自为的存在还是为他人的存在”等问题时展开各自的哲学思想。梳理从笛卡儿直至萨特关于“我思”论题的发展史,对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西方哲学的演进和展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范周 《北方论丛》2005,(5):53-55
许久以来,自由的写作和为人类的自由而写作开始成为一些人自觉的追求,这其中有文学家的身影,比如,雨果、左拉、托尔斯泰、卡夫卡、劳伦斯、萨特、鲁迅、郁达夫等人,因为他们的自由探险,使"文学"找到了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那就是反抗形形色色的奴役做出自己的反思和批判,为人类的自由开辟道路.身体写作可说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抢眼也备受争议的文学现象.其实,对身体的关注并非仅仅发生在文学之内.  相似文献   
16.
萨特在文艺思想和创作方法上提出“介入原则”和“主观感受真实性的原则”。他从进步的政治观点出发,始终主张作家要介入时代、介入社会,坚持反对“为艺术而艺术”,艺术本身就是目的的错误见解。萨特提出的主观感受真实性原则严格区别于现实主义客观真实性。尽管他强调主观性,但萨特在创作实践上并未与现实主义悖离,他的戏剧作品逐渐写出了具体的历史内容,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二战后法国人民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刘小平 《青海社会科学》2007,(1):145-148,159
存在主义者萨特和道家老庄对自由问题都有深刻论述,他们的学说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中,但对新时期文学都发挥了较大的影响力。他们的自由观在“自由的学说地位”、“自由的内涵界说”、“自由实现的方式”、“自由实现的结果”等四个方面都有会通之处,并且能够在文学研究中进行相互诠释、阐发,因而可以共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文化建设的思想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8.
想象是萨特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命题.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其内质是意向性;想象具有非现实性,其虚无化和否定的功能与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论相互契合;在审美活动中,想象把握的是艺术作品的非现实存在,这是萨特的审美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赠君》诗和萨特《间隔》剧所阐释思想的依据,是认为人的存在就是社会评价的存在。人的社会评价性存在又引申出人的存在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特征:一方面,可以不断丰富发展从而使人生表现出无限可能,展示人生的精彩;另一方面,由于自然、社会、人自身的种种限制,人的无限性又不能完全发挥,显示人生的无奈。  相似文献   
20.
《魔鬼与上帝》(以下简称《魔》)是萨特完成于1951年的一部三幕剧。在该剧首演时,萨特曾明确指出:“整个剧本探讨人与上帝的关系,或者可以说,人与绝对的关系”。①据此,有学者认为,该剧实实在在是论证了上帝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