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34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萨特将早年的意识现象学改造为一种实践哲学之后,获得了真实地面对社会和历史的理论工具.在这一新的哲学视野中,空间始终与一定条件下的主体的实践关联在一起.空间一方面表现为特定的实践场域中人和物、内在性和外在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构成新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条件.另外,萨特发现除了有形的物性空间外,还有一种无形的空间构型潜藏于人和人的相互性关系中,他通过对群列和资本主义的分析很好地论证了上述发现.  相似文献   
102.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视角出发,结合弗罗斯特含有黑暗性主题的诗歌,解读蕴含其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3.
萨特是一位融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于一体的大师。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人道主义,这是自始至终贯穿在萨特小说创作中的一条中枢神经。萨特存在主义小说敢于揭示世界的荒诞性,表现出作家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其存在主义哲学的偶然性思想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说的批判性。但作为透视荒诞世界的一面麾镜,萨特的存在主义小说仍具有警示作用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4.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观及其体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保罗·萨特(1905—1980)始终处在存在主义的浪尖上,关切地阐述着人类的存在和自由之迷,从而成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性人物。萨特在近半个世纪的思想历程中所形成的哲学体系始终贯穿着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特别地将人的存在、人的自由作为中心论题加以展开,进而探索人生的孤独、烦恼等各种论题。本文重点阐述了萨特的哲学观极其在文学作品、个人实践等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5.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框架内的个体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实践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概念,但长期以来,对于实践活动形式,我国学术界却没有进行推进性研究,并且对萨特的“个体实践”概念持拒斥态度。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个体是最为基本的行为单位,因而,承认以个体为主体的实践形式(即个体实践),与承认以集体为主体的实践形式(即集体实践)一样,都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6.
萨特现象”是1942-1946年间世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我国学术界对萨特的研究和评价工作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末,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 我国部分作家的创作,或多或少受到了萨特的影响;但萨特在我国的评论界却经历了一条漫长的“中国之旅”,旅途虽然坎坷曲折,却终归回到了公正的立场上来。  相似文献   
107.
萨特与中国     
法国著名作家让·保罗·萨特辞世至今已有20年了.这位拒领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兼哲学家没有浪得虚名,其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文学界、哲学界都具有实在的价值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萨特访华45天所发表的观感分析其对中国的好感,以及他的思想及作品在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世界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文学家兼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在晚年对中国仍然梦魂萦绕,这位拒绝领取诺贝尔奖的铁骨铮铮的作家,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一直伴随着他的一生。本文从萨特访华45天所发表的观感来分析他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109.
萨特的介入理论是其文学社会功能理论的核心。其对文学介入的理解主要见于他对散文艺术的分析之中。萨特认为介入是文学的必然选择与使命,也是作家的必然选择与使命。  相似文献   
110.
萨特的实践观经历由个人实践向社会实践的转变,这一转变表明,人类对实践的认识是处于不断地深化与发展之中。实践美学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学科。在人类审美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等问题上,实践美学仍具有解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