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28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薛福成是我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一生十分重视教育.通过对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体认,特别是出使欧洲悉心考察西方教育,他在研究与对比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近代教育思想.本文分析了薛福成的近代教育目标、宗旨、体制,指出了其对于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启蒙和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32.
纪连海 《社区》2008,(14):39-40
依照薛福成《庸庵笔记》中的记载,和坤家的财产全部合计约值11亿又600万两,相当于清朝15年到20年的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33.
作为外交实录,薛福成《出使日记》乃有意立言之作。其翔实的西洋新知,应时之需,不仅扩大了晚清国人的文化视野,更有益于士林思想风尚的转换。而其自备一格的无意为文,乃古文之变风变雅,在延伸桐城古文清通之实用性的同时,由文道之变,更昭显了晚清古文的新变。  相似文献   
34.
薛福成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活动方面很广 ,贯串他一生活动的一条主线 ,便是追求国家的富强。中国早期的现代化运动是由上个世纪 60年代的洋务运动启动的。薛福成在这一运动开幕后不久便踏上了政治舞台 ,为此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本文从薛氏的代表性著述中钩稽提要 ,分别自六个方面予以系统地分析和介绍 ,希图帮助读者全面认识作为近代促使中国走向世界、进入现代化行列的思想家之一薛福成的精神风貌 ,批判地继承这一笔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5.
透析现代化进程有许多维度 ,其中观念形态的构建是最具根本性的。而在近代中国现代化研究中 ,对观念子层面的剖析却始终是一个弱项。作为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薛福成 ,其技术观是中国早期躁动的现代化之梦的缩影。薛福成的技术观主要体现于 :关注技术及技术思想的缘起 ;在现代化需求之下思考技术的功能与意义。虽然薛福成的技术观也有局限性 ,但其中的许多真知灼见不失为今天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6.
薛福成是我国近代早期维新派思想家,他的“商握四民之纲”、“工体商用”、“机器殖财养民”等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为我国的工业近代化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37.
薛福成1890年被任命为英、法、意、比四国钦差大臣。在出使欧洲期间,薛福成通过查阅资料,形成了关于新疆问题外交策略的认识。主要表现在:通过诚信外交维护国家权利;在从事外交时,既要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外交中以争得国家权利为己任;划定边界,一劳永逸;外交不忘自固藩篱;以夷制夷。虽然由于薛福成立足于中英外交,对新疆问题的认识未免有失偏颇,但他对新疆在中、英、俄三国关系中所处的形势把握得比较准确,所提出的外交策略也能切合当时中国在新疆所面临的形势,并在外交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38.
在晚清中国人眼里,英国不再是夷模鬼样的异国形象,相反成了"乌托邦"理想国。文章通过比较早期驻英使臣郭嵩焘和薛福成在其出使日记中对英国形象的塑造及其对英国和本国关系的摆放,论述了晚清去"夷"化后的英国形象。郭嵩焘笔下的英国成了一个处处胜过本国的典型的"乌托邦"异国形象,而薛福成则把其亲见的英国塑造成一个能够与历史上的中国媲美的"乌托邦"形象,以此方式尽可能地保存和维护了关于本国的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