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6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作为湖南的西大门,花垣县近年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建设,并联手贵州松桃县、重庆秀山县等三省边区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共建民族团结和谐新边区,为推进三省边区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2.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涿鹿,就是位于桑干河流域的河北涿鹿,即“涿鹿之战”发生之地。根据徐旭生的考证,蚩尤“为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接界处的一个氏族”,结合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分析,认为包括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大司空村类型在内的仰韶文化,它们可能都是同一个氏族——炎帝神农氏的遗迹,而仰韶文化大司空村类型当为蚩尤遗迹。根据苏秉琦的认识,红山文化有可能是黄帝轩辕氏的遗迹。考古资料显示,桑干河流域的若干古文化遗址,存在有红山文化层叠压在仰韶文化层之上的现象。这表明了在桑干河流域一带,出现过红山文化取代仰韶文化的事实,推测即与黄帝战胜炎帝的传说历史相关。  相似文献   
33.
去游古苗河,我是带着质疑而去的。试想一个小小的古苗河,它赁什么哺育了赫赫有名的蚩尤?要知道,蚩尤是公认的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之一,是与炎黄帝同时代并与鏖战黄河边被后人奉为战神的大英雄。一个如同小溪一样小的古苗河,它有这能耐繁衍一个“威振天下”的蚩尤九黎部落集团吗?这叫人怎么相信,又有谁肯相信。或许吧,要进入历史或传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一定的时机或地域。随着花垣县民政局主任龙野的一声惊叹,我才发觉我们乘坐的小船已绕过月亮湾来到白水河。此时此刻,我已被那如雪如玉的白镇住了。水从山腰奔涌而下,原本是清清亮亮的,…  相似文献   
34.
蚩尤探源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 ,传说中的苗蛮集团是居于我国南方的一支古代氏族集团。这一观念虽无大错 ,但如果追根溯源就可以知道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苗蛮居于南方实属后来之事。我们知道 ,苗蛮来自于传说中的九黎 ,蚩尤乃九黎之首 ,然而蚩尤最初并非“南方人”。关于蚩尤的地望 ,《皇临 2冢墓记》云 :“蚩尤冢 ,在东平郡张寿县阚乡城中 ,高七尺 ,民常七月祀之。”《梦溪笔谈》卷三载 :“解州盐泽 ,卤色正赤 ,俚俗谓之‘蚩尤血’。”古张寿县在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 ,解州即今山西解县。宋代郑樵《通志略》卷二《氏族二》载 :“黎氏 ,字亦作犁 ,子姓侯爵…  相似文献   
35.
关于善卷笔者已有过一文,此文为对其论证和材料的深化补充。在先秦、汉、晋的有关文献中,善卷是一个得道隐者,亦不知其为何方人氏。隋以后,善卷已被肯定为武陵人。经考察研究,可以断定善卷与蚩尤有着非同寻常的密切关系,他应是蚩尤遗裔三苗或苗蛮的一位首领。善卷传说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关系史的重要内容,体现了蚩尤遗裔三苗———苗蛮人民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揭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近20年来关于苗族族源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基本总结.文章概述了学术界重新评价蚩尤的基本观点,认为应还历史本来面目,将蚩尤与炎帝、黄帝同列,共尊为中华民族的三位始祖;文章还就九黎、三苗的有关史实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苗族先民与东夷、南蛮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考古资料说明和印证苗族先民的历史等问题,作了扼要的综述,并进一步阐明了作者本人所持的一些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37.
颜建真 《齐鲁学刊》2008,(3):123-127
蚩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曾与黄帝在涿鹿作战,最后被杀。他虽然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但在宋元时期却以不同的面目不断地出现在诗人笔下:或者直接指神话中的蚩尤,或者是作为战神祭祀的蚩尤,或者是象征战乱的蚩尤旗,或者是与蚩尤有关的一系列历史遗迹,等等。蚩尤作为神话原型,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特定心理,并在宋元诗人的反复使用中,又获得新的意义内涵。蚩尤作为神话人物已经移位为文学殿堂中的意象。  相似文献   
38.
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很多并不符合有首无身、食人未咽的特征.有肉翅的神兽被视为蚩尤是受道家文献的影响,然于先秦文献则无征.蜗身兽纹被视为窫窳,典籍所记载的窫窳虽形状多变,但从无蜗身的记载.大禾鼎因四面雕刻同样的人面像,故被视为黄帝四面神话的反映,但在方鼎的四面重复雕刻同样的人面或兽面实为商周青铜器一般的技法,应视为一幅图像的复制,而并不具有"四张面孔"的含义.总之,这些图像虽与典籍记载的神话事物有所相似,但也有很大差异,并不能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39.
刘正 《殷都学刊》2011,32(1):17-20
利用考古学证据和古文字学史料,可以考证出商周时代有关善卷、蚩尤存在的真实可信的史料记录。西周中期的《厚氏谚 》铭文是迄今为止有关善氏保存最早的实证史料。而对《三代吉金文存》著录的一件特殊字形文字的破译,更是自有文献记载以来关于蚩尤的最真实可信的、最直接的古文字学和考古学证据。有关蚩尤文字史料在殷代青铜器铭文中的出现,证明了在殷代中晚期蚩尤传说就已经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沪杭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察和文献资料的考证,对良渚文化有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肯定了蚩尤和良渚文化的内在联系,加深了对中华文明史的实感和了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