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4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2篇
人才学   18篇
丛书文集   347篇
理论方法论   79篇
综合类   520篇
社会学   7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太行山文书中的“抗日三字经”自入藏邯郸学院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报道,却未见有学者进行深入探究。该藏本与同时代其他版本“抗日三字经”相比有特色,一是藏本珍贵,很可能是目前发现的该版本唯一藏本;二是内容独特,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主张的“三字经”藏本;三是历史信息丰富,既有抗日战争历史渊源阐述,又有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与策略。尤其是其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思想,篇幅较重,论述全面,观点鲜明。既有远景目标,又有近期现实主张与策略,以及具体的行动方案与步骤,是研究该课题不可多得的珍贵民间文献。同时,为我们从民间历史文献角度,自下而上研究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复杂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及其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策略,以及根据地民众抗日动员和教育方式等方向课题,提供了一个崭新而独特的历史视角,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92.
993.
十六国北朝时期进入中原地区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分别建立了众多的政权,具有中国历史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在各民族政权中延续并且实践着,"华夷共祖"的民族共同体思想也在各民族政权得到了进一步实践;各民族政权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是推动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文化力量。各民族政权的儒家文化认同还是游牧民族进入农耕民族分布区之后的一种文化选择,是游牧民族文化思维向农耕民族文化思维的转变,这种转变有利于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同样也是推动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94.
抗日战争时期,鄂西后方国统区各级政权组织以抗战为目标,领导后方民众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和斗争,发挥了后方国统区政权组织应有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将通过阶段论的典型区分,系统梳理日本民主党政权上台以来,日美两国就普天间问题所展开的曲折博弈,从中规纳普天间问题在各阶段的典型特征,并深究日美关系一系列戏剧性变化的实质及影响.进而,通过深入分析这一特殊历史阶段内,日美关系在普天间问题上的嬗变、多变,准确把握日美关系发展中常态化的规律性因素,为今后研究日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积累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96.
作为《三国志》注解的集大成者,卢弼的《三国志集解》对于《三国志》以及三国史的研究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亦存在着一些问题。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标点整理本在卢弼注解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将学界对于《集解》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然百密一疏,整理本《集解》在句读、专名号标注以及匡正原书错误方面仍有某些未尽之处,现以标点整理本《集解》为底本,将卷31《蜀书·刘二牧传》与卷32《蜀书·先主传》中的一些失误之处胪列于此,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997.
以往研究多注意北魏、辽、金、元、清对中国大一统历史发展的贡献,对十六国与五代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讨论不够充分。在十六国与五代多个政权分立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为维护“大一统”历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大一统”思想的导引下,各少数民族政权自觉接续“正统”脉络,破除秦汉以来“大一统”论述中“夷夏”身份的限制,使中国历史以从未中断的形式延续至今。研究十六国与五代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国大一统历史发展贡献还可以为学术界讨论“何为中国”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998.
在我国文学思想传统中,有工具论与重自我感受、自我发抒、回归文学自身两条线。如果以正德朝为界将有明一代划分为两个时间段落,那么前期是工具论占主导地位,后期则是重自我感受、自我发抒、回归文学自身占主导地位,其中促成主导角色地位转换的因素固然是多层面的,如社会思潮变化、经济发展、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等,但若仅就政权运作层面来讲,除了有君主的行为导向外,手握重权当道官员的权力运作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此为明代政权集团不同权力阶层共同运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9.
依据前人研究成果,利用最新的考古资料,对山西境内战国及秦汉之际诸侯国都、割据政权都城、陪都和少数民族都城进行辨证和讨论,初步确定历史时期上述类型古都的数量及年代,不仅能够从整体上了解历史时期各类政权在山西境内立都的基本情况,也为以后分析山西古都时空分布的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南梁革命政权的建立,标志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其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巩固和建设革命根据地,南梁政权在根据地进行了土地改革,还在经济、文化建设,以及发展革命武装力量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了南梁政权是广大劳苦大众的政权,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并有力地促进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