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7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57篇
管理学   726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157篇
人才学   198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3555篇
理论方法论   692篇
综合类   6032篇
社会学   724篇
统计学   3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341篇
  2014年   784篇
  2013年   640篇
  2012年   850篇
  2011年   865篇
  2010年   860篇
  2009年   865篇
  2008年   1235篇
  2007年   845篇
  2006年   647篇
  2005年   647篇
  2004年   561篇
  2003年   475篇
  2002年   410篇
  2001年   368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浅谈中国水墨画与西方水彩画的若干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剖析了中国水墨画与西方水彩画的差异 ,认为只有把握好水墨画与水彩画的异同点 ,才能更好地继承优秀文化传统 ,深入开展中国水墨画与水彩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莺莺传》研究一直是元稹研究的热点,张生即元稹自寓是大多数学者都认可的观点,而吴伟斌先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极力反对自寓说.事实上,《莺莺传》是一篇自传性小说,吴氏用小说性否定自传性显然是不可取的.而且,吴氏对元稹恋爱的考订存在明显失误,其学术批评方法也很不规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东西文学作品的对比分析了东西文化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阿拉伯旅美诗人和作家中,纪伯伦受美国文学特别是惠特曼散文诗的影响较深。两人的文学创作在语言创新、韵律感、色彩运用、叛逆精神和神秘主义思考等方面极为相似,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共性,特别是近代以来东方文学对西方文学的接受。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部放眼世界、奋力变革的中国近代史,有其特有的质的规定性,因此反映到中国近代文学及其批评上,呈观出其独有的时代特点。无论是文学审美特性的探讨,纯文学观念的建立;还是诗、词、小说、戏曲在文学中的地位,乃至于对作为美的形态悲剧的阐发,都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学审美观念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7.
洪仁接受了中西文化并皈依上帝 ,其文化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既有对西方文化多方位接受和认同的趋新意识 ,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恋旧情结 ,试图用附会中西的办法来规范中西文化。他的文化观极具开放性和前瞻性 ,但又有自相矛盾和不成熟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中的文化建设应该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把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东西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同时融合西方文化的积极成果,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西方传统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和探讨,对其差异优劣有一比较客观平实的评价,更好地吸收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中国文学是在东西方文化文学影响下努力走向世界的文学,它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西方文化与文学影响,在借鉴接受西方文化文学的影响中,在传承中国文化文学的传统里,努力走向世界。它是努力走向大众雅俗流变互动的文学,在走向大众化的路途上,将求雅与随俗努力结合起来,构成其独有的面貌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生态批评理论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从生态批评理论这一崭新的视角,结合生态批评理论要旨,通过对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的主要人物的分析,可以揭示出霍桑对极端科学主义、人类欲望膨胀的批判以及他对人类返朴归真,重返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