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2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229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688篇
人才学   43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1663篇
理论方法论   309篇
综合类   3041篇
社会学   334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548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510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促进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是当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而构建动力机制、健全引导机制、完善保障机制有利于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构建动力机制,需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认同的情感动力,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认同的利益动力,以理论的科学性增加认同的思想动力;健全引导机制,需要以理论研究为支撑,完善教育机制;以正确舆论为导向,强化宣传机制;以阵地建设为平台,健全导向机制;完善保障机制,需要壮大经济基础,突出利益认同;健全民主政治,增强政治认同;坚持文化自信,强化价值认同;夯实民生基础,巩固社会认同;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生态认同.  相似文献   
72.
73.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这是关乎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此为命题,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路径上进行积极的探讨,所提出的关于家国情怀的立题,所做的相关阐述,有着牢固的历史根源和现实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4.
在对东北流亡作家群的创作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通过东北流亡作家群对"黑土"之恋的吟唱、"冻土"之忧的悲诉、"裂土"之痛的书写建构的"黑土"认同和在流亡途中迁移的民族国家情感认同,解读东北流亡作家群的家国情感认同.并从移民文化基因中传承的流浪汉性格中反抗因子的驱动和"无家"可归、渴望"归家"的流亡心理体验的交织两方面对东北流亡作家群家国情感认同生成的个性心理因素进行剖析.以期为从整体上厘清东北流亡作家群的文化认同走向、并为深入研究东北地域文学做一点工作.  相似文献   
75.
“民族团结”作为宪法民族权利的政策表达,是特定价值观和信仰的制度建构并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民族团结”命题一经提出,即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视野,展现了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主权结构与治权结构、程序民主与政治共识统一中的宪法逻辑.通过对“民族团结”命题的结构化分析,有助于厘清“民族团结”在宪法框架中的基本属性、思想源流、现实基础,把握其与整体国家观的辩证关系,进而设置不同方式促进其具体化、通俗化、实证化.  相似文献   
76.
拉美区域民族主义是拉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从独立之初的"美洲人"身份认定,到墨西哥革命后拉美民族认同的最终形成,拉美区域民族主义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嬗变。同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有化、地区一体化、反美和对民族文化的坚持,是其多元表现形式中贯穿始终的内容。  相似文献   
77.
陶蕴芳 《中州学刊》2012,(1):207-210
网络社会已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认同系统,在政治认同主体、政治认同环境、政治认同心理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特征。网络政治认同问题的发生是现实政治诉求与政治参与受到抑制条件下的一种替代途径。网络政治认同系统同时具有良性与消极的双重效果,需要通过突出问题的归因解决、传播路径、信息发布机制、政治参与等方式对网络社会的政治认同进行引导,促进网络政治诉求与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提高我国政治现代化程度与政治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78.
左红卫 《理论界》2012,(10):114-116
抗战时期是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发展的重要阶段。新疆督办盛世才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制定了六大政策,成为后来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基础。新疆各民族的传统文学艺术,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文学艺术实现了完美的交融与结合,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的、繁荣的抗战文艺。本文着重分析新疆抗战文艺的繁荣的原因与作用。  相似文献   
79.
国家认同是国家统合的前提,而教育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在香港回归之前,港英政府采取隔断中华文化脉络、推进语言征服、禁止讲授中国近代历史等方式,造成了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难题。香港回归之后,公民教育困难重重,造成了部分青少年对国家的对立和抗拒,于是像"占中""港独"等这类闹剧接二连三地上演,对青年的国家认同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面向未来,我们需要消除隔阂,促进两地融合,在包括两地青少年交流、香港学子到内地工作、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等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80.
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后备力量,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状况将深刻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对781名大学生的实证调查发现:"中国梦"得到大学生的广泛认同,但仍有少部分大学生持不赞同态度,高校"中国梦"教育有待加强。大学生对"中国梦"认同指数正影响最大的是命运自我掌控感和亲社会倾向,而负影响最大的是命运受掌控感和个体化程度,因此,加强正向引导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