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32篇
理论方法论   81篇
综合类   1002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飞跃,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92.
在政治一体化的20世纪50-70年代,认识论诗学占据了当代文论的核心.这一理论范式在外部受到政治工具论的文学观念的强大压力,在内部强调绝对理性对感性情感的主宰,结果严重忽视了文学的审美特性.80年代的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当代文论的审美自觉,情感本质主义和形式主义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的主导范式.相对而言,前者更注重人的感性解放,后者更强调文本的独立自主.90年代之后,市场化进程导致了传统政治意识的淡化、启蒙思想阵营的分裂以及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的兴起,"纯文学"开始面临生存的危机,于是作为超级学科的"文化研究"应运而生,有望成为新世纪文学理论的主导范式.  相似文献   
93.
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学说中,“儿童自我中心”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儿童自我中心主义”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理智的自我中心和社会的自我中心。同时也表现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皮亚杰指出:话动缺乏协调、主客体没有分化是心理上的自我中心状态的根源。儿童理智上的和社会的自我中心都是随着动作的逐渐协调而消逝的。如果仅从个体心理的基础来看,皮亚杰对儿童自我中心状态的根源的分析,以及他所指出的去除自我中心的途径,是基本正确的。但从社会心理机制的角度看,则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明显的认知中心论,混淆了主客体关系与主体间关系,忽略了符号功能与摆脱社会的自我中心状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4.
行为主义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三大技术流派之一,深受行为主义和控制论的影响。行为主义人工智能主张基于感知运动来模拟人类智能,认为智能是从感应器的信息转换以及智能体与世界互动中涌现出来。从哲学本体论角度来说,人工智能具有智能的类人性与具身性,反映主体间性、默认表示、在世界中的存在、在手状态等哲学观。从哲学认识论角度来说,人工智能作为认知科学要素,具有自然性和人工性的双重特征,折射出新形态的人技关系。从哲学方法论角度来说,行为主义人工智能继承分而治之的机械还原论,基于涉身认知方法论探讨人工智能的内在机制,包含感知行为、世界学习和预测等研究纲领。总之,行为主义人工智能的哲学探讨,有助于厘清其概念、本质、属性特征,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研讨空间。  相似文献   
95.
建设高质量的“大思政课”,不仅需要丰富和拓展思政课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资源、教育形式,而且需要从方法论意义上对思政课进行改革与创新,真正做到善用“大思政课”。“大思政课”作为对传统以“学校小课堂”和“思政课”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要实现方法论层面的创新,需要有对“大思政课”方法论根据的理论自觉,即要有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历史事实和道理论述相统一、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的方法论根据的理论自觉。坚持这三个方法论根据的理论自觉,对于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确保“大思政课”建设的正确方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工作不断走向深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6.
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是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和核心。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是统一的。唯物史观意义上的实践论和认识论 ,确立了实践标准。“推广论”割裂了认识论与历史观、实践论和认识论的统一。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理论 ,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意义上的实践标准理论的展开和深化  相似文献   
97.
文章从知行断裂现实表象出发,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知腐行腐、司法枉法、明知故犯、知行相悖的行为寻找理论缺陷,进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教育提供理论支撑,为"知行断裂"现象寻找对策。实践中"知行断裂"的修正,须从信仰教育、实践教育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8.
本文把康德“审美是认识机能的和谐”命题放在西方哲学认识论的广阔背景中讨论 ,并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来重点把握。文章指出 ,判断力并不是一种单一机能 ,而是复合机能 ,它是一种二元对立生成一元的稳固结构 ,向外想象力和知性协调一致 ,向内想象力和理性协调运动。认识机能的和谐程度与范围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测量器 ,这一命题意味着审美认识论的终结或说是审美本体论的诞生 ,对此 ,文章作了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99.
国外的多模态认知逻辑系统在认识论基础和公理的使用上存在不足.笔者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基础,吸收了国外知识确证理论的先进成果,提出了一种知识的实践确证理论.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多模态认知逻辑系统KjB,并证明其可靠性和完全性.  相似文献   
100.
1957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党的主席毛泽东针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党内外思想动向,作了重要讲话。讲话提出:“怎样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门科学,值得好好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