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03篇
理论方法论   65篇
综合类   782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唯物史观研究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随着社会结构变化而转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政治哲学的兴起,知识分子、性别等问题研究的展开,挑战了原有的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当前,中国学术界开展新一轮的唯物史观研究,就是对中国社会结构变化和学术挑战的一种回应.就中国当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学术发展的路向而言,唯物史观研究范式转换的主要方向是:变革已有的技术理性的研究范式,建立文化理性的研究范式.要建立文化理性的研究范式,哲学必须开展文化哲学的认识论研究,以文化活动为中心的认识模型来改造原有的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实现唯物史观研究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52.
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外部因素的影响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交互作用的过程。内部的思想矛盾运动,包括内化与外化两个过程。内化是在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下,从实践活动、经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外化则是在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下,从理性认识、经感性认识,再重归实践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3.
波普的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认为,认识论是科学知识的逻辑学,与心理学无关;哈克的具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则认为,心理学和逻辑学同等重要.他们共同分享的前提是:只有对知识的客观内容的分析才具有逻辑的品格,而对认识主体及其状态和倾向的研究则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波兰尼挑战了这一前提,为心理和逻辑之辩开出了全新的局面.他的个人认识论在通常被视为心理的领域中窥见了逻辑的因素,并且大大拓展了逻辑的外延.  相似文献   
54.
皮亚杰论心理学研究的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哲学在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基础主义认识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股自然主义认识论潮流。皮亚杰强调心理学研究的认识论意义,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一思潮的致思趋向。他认为,心理学作为认识发展的胚胎学,不仅为揭示认识发展的机制,而且为阐明科学范畴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一把钥匙。皮亚杰的这些思想,对于深化认识论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
反本质主义及其引发的"后现代思潮"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思想里程以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已日益显露,但其试图将人们的思想从对本质主义抽象理念的盲目迷信中拖出来,使人们永远地同一元独断论告别,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哲学的关注焦点应该是具体的存在而并非观念的本质,"是什么"的概括最终必须落实于对"怎么样"的阐释。因此,从本体论哲学的废墟里撤退出来的20世纪哲学,设法别开生面地营造一种"多元普遍主义"格局,虽然怀有一种普遍性理想但却不再固守排它性的立场,这或许就是现代哲学所能拥有的一种话语与知识形态。  相似文献   
5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指导下提出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善于从哲学上提出和解决问题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特色,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7.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由来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 ,也是人类对自然界一个全新的理性认识。然而人类这一认识的形成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 ,再到“可持续发展”。这一过程的每一阶段 ,都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认识上的进步与升华。中国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战略目标和基本国策 ,无疑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抉择  相似文献   
58.
依据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原则,质疑“物质第一性”的观点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由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方法论性质可知,事物的矛盾对立、运动发展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邓小平同志主张“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方法论运用的典范。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探讨了系统科学的结构与方法 ,阐述了系统科学方法论、认识论的理论基础。同时对系统信息论、系统控制论及学科逻辑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 ,从而为系统科学的进一步研究拓展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60.
悖论就处在人类已知和未知的交界处,跨越了悖论,人类的认识领域就会拓宽;在人类漫漫的认识之路上,悖论将永远激励着理性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