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2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427篇
理论方法论   121篇
综合类   826篇
社会学   61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是复杂的,以往的讨论总是基于一种统一的视角,从一种综合的角度来认识它,这种认识虽是必要的,却往往陷于笼统和牵强。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角度,从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体、理想与现实的视角——即从它们各自的立论基础来进行讨论,也许对其认识会更加准确到位。  相似文献   
3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清王朝面临资本主义强势紧逼而步步后退之际,中国民族问题在保国、保种语境下提出并演化,演化的核心是西来的"种族"、"民族"及其蓄含的一套价值观念,替代和改造王朝中国处理"五方之民"历史观念及传统历史资源,其大背景则是王朝中国向主权现代中国转型。理解和认识中国民族问题提出的历史轨迹,有助于今人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中国国家统一和民族政策形成的历史国情,以及资本主义时代处理民族问题的目标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33.
主权与人权都是欧洲近代形成的游戏规则,从诞生起都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百年屈辱史"具有刻骨铭心之痛,加之长期存身于险恶的国际环境中,故而坚持近似于"威斯特伐利亚绝对主权"的观点,把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视为最根本的原则问题,作为一切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从最初决定"一边倒"到"反帝、反修"、以及后来的中美关系解冻,均系以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为出发点的举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不论从中华传统文化论,还是从社会现状和面临的紧迫任务而论,按欧洲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现代人权理论去强调约束政府权力、伸张公民个人权利,在当时的环境氛围中显然是不合拍的。中国表示支持《联合国宪章》中所提出的人权的基本原则,但强调的是集体人权,体现在对民族自决权的肯定,反对种族歧视、种族隔离等,把人权与民族解放运动联系为一体。  相似文献   
34.
近闻日本右翼势力频发狂言,欲侵占我神圣领士钓鱼岛,他们侵略本性不改,今又故技重演。今有感作小诗以志之。一当年侵华何凶狂,烧杀抢掠行"三光",虽败野心仍不死,而今小丑又跳梁。  相似文献   
35.
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定的强调保障国民主权的新宪法,成为构建其战后刑法学的原点。战后刑法学出现了主观主义退潮、基于后期旧派而吸纳某些新派主张的见解有力化、立足于前期旧派自由主义的思考方式强势化等动向,而马克思主义刑法学打破禁忌拥有一席之地,也成为战后日本刑法学中的一道风景。在犯罪论领域,团藤说和平野说的全面对抗成为战后数十年间的基本旋律,人格责任论和机能主义刑法观各领风骚。同时,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之争也替代新旧两派的"学派之争"而占据了主要战场。对新型犯罪的应对、对处罚的早期化和重罚化等立法现象的态度,都考验着刑法学者的立场和智慧。各理论之间从对立走向扬弃与融合,从纯粹的理论对抗转化为如何对于具体的立法现象或者司法实务予以说明,是当代日本刑法学的大势,也是学说史研究留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36.
长期以来,学术界重视探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本质差异,却忽略了中华传统的"天下"、"国家"观与近代以来从西方土壤中产生的"主权国家"概念的重大差异,牵强地使用"主权国家"概念去解读古代的中国和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造成了理论上的不少失误和混乱。我们应该遵循"主权国家"的游戏规则来处理当今世界的国家关系,但也应坚持按中华先民共同遵循的"大一统"游戏规则去认识历史上的中国。  相似文献   
37.
曾岩 《老友》2012,(10):25-25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公然侵犯。消息传来,举国上下同仇敌忾,严厉谴责日本的挑衅行径。连续几天,中国政府、人大、政协和国家各相关部门,中央领导,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强烈抗议日本无视中国领土  相似文献   
38.
周静 《经营管理者》2009,(20):137-137
国际法上的强行法规范是一个新兴的国际法的概念。笔者拟从国际强行法的含义出发,通过探寻其与主权、人权、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的关系,揭示出国际强行法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39.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民族主义的思想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当前学术界有人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笼统地归入民族主义存在着不妥之处.事实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不仅声称反对民族主义,而且与民族主义存在着尖锐的思想对立.本文通过对"乌玛"认同挑战民族认同、真主主权挑战国家主权、伊斯兰化挑战世俗化等几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揭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与世俗民族主义思想对立的一面,揭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产生的意识形态根源之一就在于回应世俗民族主义的挑战,并试图以此澄清当前学术界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问题上存在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40.
1929年7月21日,在中国山东海面,日船龙野丸号无故撞沉了中方船只新康轮号。案件发生后,中国有关各方采取积极措施对日交涉。但日方对交涉采取抵制、敷衍态度。日方的态度引起遇难家属和上海社会各界的极大愤慨,并由此在上海地区掀起了一股反日浪潮。新康轮案解决未果,一方面是由于近代以来中国领事裁判权和中国领海管辖权的丧失,使中国丧失了对外国肇事船舶的独立审判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民政府实力弱小,拿不出切实办法迫使日本邮船会社前来应诉,更无法迫使其对新康轮案进行道歉和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