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7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418篇
社会学   61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关于形式——论审美价值的特性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审美和艺术,感性形式具有更加重要、更加显赫、更加不可或缺的地位和意义。除了审美价值的载体必须具有感性形式之外,其他现象(包括非审美的其他价值现象)虽然并不完全排斥却并不必然要求具有感性形式。这正是审美价值形态的形式与其他现象、其他价值形态的形式的重要不同之处,也是审美价值形态的形式的根本特点之一。审美价值载体的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然而这独立性只是具有十分有限的和相对的意义;一般说更加典型更加普遍的情况是,审美价值载体的感性形式总是具有完整性——完形性质。凡是审美价值载体的感性形式,毫无例外都是“有意味的形式”。对于审美价值形态来说,媒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审美价值的创造中,尤其如此。从审美和艺术的新现实、新实践来看,审美—艺术的新媒介与审美—艺术的新现象、新形式密切联系着。  相似文献   
52.
龚隽 《中国学术》2000,(4):221-238
早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西方就有学者提出,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只不过是佛教外道的一流。1有意味的是,这一历史所积淀的观念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日本佛教学者祷谷宪昭与松本史朗所发动的“批判佛教”运动中得到热烈的回应。  相似文献   
53.
被讽刺的人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施战兵是根本不把王智冠放在眼里的。王智冠不仅是施战兵的讽刺对象,也是班上很多同学的讽刺对象,在班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边缘人,班上的"主流社会"里,根本见不着他的人影儿。  相似文献   
54.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推动了古文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把介于诗文之间的赋带到了新的高度。柳宗元在继承前人作赋成果的基础之上,把赋的创作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写下了三十多篇赋,并且在赋中表现出了高超的讽刺艺术:犀利深刻的比喻、独特鲜明的对比、特立独行的反讽,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施蛰存的历史小说呈现出浓厚的讽刺色彩,作者对历史内容及对象的独特的选取、观照角度,使其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历史小说,体现出现代意识,成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中独异的文本。  相似文献   
56.
《花凋》是张爱玲小说讽刺艺术达到高峰的代表作之一.她用女性细腻的笔触,辛辣而不失调侃的讽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洋场没落生活的真实图景.张爱玲的嘲讽是犀利的、辛辣的,但又是善意的、温情的,在冰冷的嘲讽之下,掩藏着作者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  相似文献   
57.
戴婉平 《云梦学刊》2003,24(3):78-80
华盛顿·欧文的散文幽默、诙谐、不拘泥形式;喜用朴实的英文及美国式动词和名词;并且极具讽刺意味。  相似文献   
58.
曹禺的讽刺艺术是一种忽略了讽刺的讽刺。他温婉宽厚地将讽刺寄寓在客观的艺术描写之中,始终对准半封建培半殖民地社会中的丑恶,并为塑造典型的人物服务,形成了静冷深刻、绵藏针的风格  相似文献   
59.
新华社北京2001年11月23日消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修订规划今天下午通过专家审查。至此,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规划全部通过专家审查,这意味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已经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60.
本文廓清了人们对传统讽刺小说的理论误区,并对明清讽刺小说的发展轨迹作了清晰的勾勒。在叙述的过程中,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讽刺艺术对讽刺小说的浸淫与渗透,并从古代讽刺小说文体的演变中归纳出明清讽刺小说的艺术规律。本文还对明清讽刺小说的叙述模式与艺术图式作了简要的总结,并试图通过与西方讽刺艺术的比较研究抽绎出明清讽刺小说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