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7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418篇
社会学   61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91.
中国早期社会片创作,在题材主题、形式结构、镜头影像等方面都受到好莱坞社会片的深刻影响。其情节内涵,同样是描写现实黑暗以抉发社会之罪恶,在男女婚恋描写中去揭示社会问题,从儿童视角去表现社会人生之艰难。社会片的形式结构具有文学的意味和深远的寓意,透过情节去体现生命和意义,以及打破大团圆模式而引发观众的思考,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电影的文学深度和现代意识。而社会片的"实不啻现代社会之写真",又在导演、表演和影像呈现等方面,推动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92.
契诃夫通过鲜明的语言来揭示主人公的性格,揭示人物心理的变化,运用生动的词汇、简单的句法结构、辛辣而又幽默的语言来讽刺主人公.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深刻揭露了19世纪末叶俄国知识界落后分子的庸俗本质.  相似文献   
693.
把诗歌翻译看成是一种语义对等、信息同一的媒体符号对另一语言符号的文本阐释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翻译观。诗歌翻译标准是由诗的意向结构中的意蕴与审美价值所决定的。至近而意远,意境成了诗歌翻译的灵魂。境生于象外,使象与象之间互相规范涵盖,互相融通生发并超越自身的限定性而获本真的生命。这一本真生命之象流光溢彩,“意味生”而“神境出”,无画处皆成妙境。  相似文献   
694.
老舍小说文化品格,主要从创作视角、文化氛围、对国民性的探讨、独特的小说语体、历史与人生哲学的文化意味以及旗人文化现象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从而形成老舍小说文化思考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695.
性别影响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性别阅读的视角出发,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就会发现其中一些微妙和意味深长的内涵。这就是:凡武打小说中穿插进男女关系或有女性形象的情节,往往就容易被搬上戏曲舞台,赢得更多的观众。  相似文献   
696.
老舍的创作风格和创作个性的形成源于很多方面,东西文化和文学影响是重要的生成机制。东西方幽默讽刺艺术的影响在老舍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老舍"取益"于狄更斯及中国传统小说的幽默艺术,而某些弊端也可以从那里找到根源。老舍在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下,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思考,形成了检讨传统文化、批判国民性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697.
进入了不用武、用文治的时期,朱元璋的"文治",非常惊人.他每天看奏章,很留意文字,在鸡蛋中挑出了许多骨头.他觉得人们都在文字中暗暗讽刺他,所以挑出来的,都治以死罪,死的人都非常冤枉.  相似文献   
698.
作为小说家的张天翼,其创作的精华在短篇小说领域,讽刺幽默小说又是其中的精粹。他的短篇讽刺幽默小说创作之所以能比较成功,除了他的天赋、才能之外,也得益于中外讽刺幽默文学的滋养,没有这个滋养,张天翼也许不能成为出色的讽刺幽默小说家。而他的长篇小说像《鬼土日记》与《格列佛游记》、《洋泾浜奇侠》与《堂吉诃德》的影响关系更为明显,但还不属于"照搬"和"套用",而是借鉴、受启发、类联想和触类旁通,然而,他的长篇之所以不太成功,原因是张天翼与塞万提斯和斯威夫特相比,还缺乏深厚的人生感受和体验,缺乏深厚的历史和现实的根基,缺乏批判的广度和力度,也缺乏驾驭长篇的能力。所以,张天翼的文学贡献、创作优长主要在短篇小说领域,尤其是讽刺幽默短篇的建构。张天翼的个案,给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699.
在近年建构中国电影学派的学术热潮中,有学者倡导中国电影民族化研究的“语言学转向”,提出以承载评价(反沉迷)功能的主次正反打、跳轴、“主客间”构图等为代表的“中国影像程式”概念。在实践诗学和中西比较视野的观照下,“影像程式”在异质性表现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在自觉性意识与群体性应用方面也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尤其在表达意味上丢失了“中国性”。为此,我们应从文化精神的角度而非沉迷/反沉迷、评价/非评价的功能角度来区分中西电影美学并建构民族化的电影形式,也即“有中国意味的电影形式”。  相似文献   
700.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科公共部,福建泉州3620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