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4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8篇
人才学   3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60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1432篇
社会学   171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朝鲜族诗人尹东柱及其诗歌创作近年来渐受瞩目。诗人在28年的短暂生命中,共创作了百余首诗。这些诗集时代性、民族性、人类性与一体,凝聚着诗人对日帝的控诉、对朝鲜民族饱经沧桑的悲悯和对纯真美善的渴求。现实苦难和美好理想之间的冲突形成了尹诗"对立的结构",而苦难中的沉思和探求中的追索又促使诗人倾向择取卓然不凡、寄托遥深的诗歌意象。  相似文献   
52.
诗意清明     
海燕 《山西老年》2014,(4):53-53
又至清明,凭吊故人、遥寄哀思,悲戚戚,意绵绵,泪涟涟,无限情思满心田!唐朝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  相似文献   
53.
我在长期古诗教学中采用“古诗学习四步法”,感觉效果很好。知诗人,解诗题;诵诗句,析诗意;想画面、入诗境;吟诗文,悟诗情。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体会情感、熟读成诵,让我们在古诗教学上共同探索,让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让古诗这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代代传下去。  相似文献   
54.
李琦 《老人天地》2014,(9):24-25
<正>每年教师节临近,一些学生家长就着急了,连带着孩子的爷爷奶奶也跟着着急起来:送给老师什么礼物呢?不知从何时起,给老师送节礼就成了"灰色惯例"。礼物是不是真的能跟自己孩子的受关照程度挂钩?不妨从过去的老故事里寻找答案。千年之争我国文献中首度出现送给老师的礼物,应该是在2000年前的春秋时期。记述春秋时代大教育家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在《述而》篇中有这  相似文献   
55.
我国的温泉众多。温泉触发诗人灵感,诗人平添温泉光彩。古往今来,诗人们吟咏温泉的诗也很多。  相似文献   
56.
正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思潮演变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和小觑的现象,即启蒙现代性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遭遇与碰撞。启蒙和现代性有着近乎天然的同质性,启蒙是强调一种经由自己的理性或对真理的追求,来达到自由境界的观点。启蒙者在建立自由、民主、科学、公正的文明价值格局及注重理性的精神中,就几乎包含了早期现代化的全部因素。因此,启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与现代化同构的现代性,启蒙和现代性遇合、扭结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概念。而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就是在与启蒙或现代性的纠结中产生和发展的,正是在启蒙现代性的启发下,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逐渐获得了具  相似文献   
57.
李白一生诗歌风格特色鲜明,始终保持浪漫飘逸、豪放不羁的自由诗风,同时透露出蔑视权贵的人文性格和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这与他青少年时期所受蜀中文化密切相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巴蜀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以及结合具体的李白诗歌,来探讨蜀中文化对李白诗歌风格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8.
盛唐作为我国古代最鼎盛的时期,其综合国力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盛唐诗人也是在其宽松自由的环境下用他们高度的自信和热情呼喊着盛世之音。本文通过讨论盛唐诗人的文武选择道路,以此来说明盛唐社会对尚武精神的崇尚,并借此弘扬这种尚武精神对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9.
李红岩 《兰州学刊》2009,(12):200-202
贬谪是我国自古就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和文化现象。漫长的封建时期产生的贬谪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政治角度分析,贬谪可以分为正向贬谪、负向贬谪和战略贬谪;从人格独立程度而言,可以分为他贬诗人、自贬诗人和吏隐诗人。对我国贬谪文学和贬谪诗人进行类型分析,可以考察贬谪文学产生时的知识士人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推究古代文学魅力永存和繁荣的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生成原因。  相似文献   
60.
《徽州社会科学》2009,(3):51-51
本刊讯:这是诗人继《手上的水果清香》推出的第二本作品集,主要集中刊发了诗人在微州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黄山、西递、宏村、屯溪老街等这些古老而美丽的山川景色构成了灿烂的徽州文化的一部分。青年诗人一度试图用诗歌准确的描述出这些人间奇珍。也体现了诗人热爱徽州、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