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6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38篇
管理学   136篇
劳动科学   30篇
民族学   83篇
人才学   5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697篇
理论方法论   279篇
综合类   4074篇
社会学   289篇
统计学   4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490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宗炳阐发的"含道暎物"与"澄怀味象"是两种感物方式.由这两种感物方式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一种好比哲理诗,一种就像抒情诗,虽然给人的视觉效果不一样,但是,在使人心性灵明上,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意义不仅为山水画家提供了一整套技法,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整套寻求艺术精神的方法."神思"是宗炳的二度感物的主要方式,不仅包含"无空间之间隔",而且也包含"无时间之限制",在绘画艺术的创作中作用非凡.  相似文献   
62.
[编者按]随着生态文学逐步走向繁荣,国外的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研究)日趋兴盛,目前已经成为文学研究的显学.著名生态批评家、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布伊尔说,当他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生态批评领域时.困扰他的问题是"有谁要听",而现在的问题则是"怎样才能跟上这个新工作的步伐".生态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越涌越大的生态诗潮的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研究有:英国利物浦大学的乔纳森·贝特教授对浪漫主义生态诗的研究,美国内华达大学的斯科特·斯洛维克教授对著名生态诗人斯奈德的研究,以及"生态诗"这一术语的首先界定者、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伦纳德·西格杰对可持续诗的研究.可持续诗是当今生态诗的一个新发展,斯洛维克在其最新专著<走出去思考>(2008)里对这一诗坛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译文英文为斯洛维克教授于2008年5月所作的一次大会发言,文章不仅介绍了内华达大学生态文学课程的授课方式及主题,还通过对中外"可持续诗歌"的评介和生态思想的阐述,倡导我们关注生活中富于审美趣味的生态体验,对于国内生态文学教育与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3.
刘凤梧先生(晚年自号蕉窗老人)国学根基颇为深厚,勤于著述,诗词多有佳作.有的咏史怀古,有的托物言志,反映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忧患爱国之情.其作品对于新时期的诗歌创作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4.
声诗是指齐言的入乐的近体歌诗。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声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唐代,并认为至五代时声诗逐渐衰落,为长短句所取代。其实宋代也有大量的声诗。本文从宋声诗的传唱、宋声诗的内容和风格这两个角度对宋声诗的总体特点进行了具体的描述。指出:宋声诗的传唱很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当然还包括文人;宋声诗的题材非常广泛,在风格上具有清新、活泼、生动的特点,在形式上也很灵活自由。对宋声诗的描述,可以澄清许多问题,并对已往一些问题作出新的解释,不仅可以丰富人们对宋代文学的认识,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5.
元稹诗三议     
本文是对元稹诗歌创作、文集流布、道德评价等问题的全面论述,既吸收了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又融入了我们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有助于相关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66.
曹谦 《江淮论坛》2008,1(2):119-125
本文首先对京派给出了一个相对侠义的界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重点对周作人、朱光潜、沈从文、李健吾、林徽因等人的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文字进行细致的全面梳理,得出京派文学观的4个方面和12点内容.并在梳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京派的文艺观就是审美的文艺观,京派始终坚守着文学的独立的品格.  相似文献   
67.
甲申之变可以看作遗民诗僧们诗歌风格的一个转折点。国变前,为诗更多表现个人思绪,诗歌风格趋于清冷幽静、自然诙谐;国变后,注重将个人感受与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结合起来,善为兴亡之作。这类兴亡诗表现了广阔的历史内容和深沉的兴亡之感,风格慷慨悲凉,忧愤深广。  相似文献   
68.
罪者的清白     
男女间的关系,最纯洁而自然的,自然是“男女关系”。两情相悦,人之性也,圣贤凡俗莫能之外。且不说《圣经》的雅歌,印度的《爱经》,中土的风雅颂诗三百,英国人常挂在嘴边的不也是Jack has his Jiu(男欢女爱,天经地义),可见人不过是人,毕竟是人,终究是人。非要人“存天理灭人欲”(非指朱子本义),其实不免逼得人只好去通奸,死水微澜,  相似文献   
69.
陶渊明从仕到隐大致走过了努力求仕、欲罢不忍和坚决退隐这样一个曲折的心路历程,期间诗人的心境也是处在一种矛盾苦闷当中,而只有到坚决退隐之后,诗人的心境才趋于平静.他的行役诗较好地反映了其走向归隐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揭示出陶渊明的归隐是其对自由人格追求不断强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0.
在具体的文学文论研究中,宇文所安创造性地将文本细读与语境还原相结合,既体现出其始终以文本为中心的研究立场,也反映出其敏锐的历史穿透力,这种解读模式摆脱了机械式、刻板化的弊病,呈现出文本、读者、作者的三者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