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4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6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89篇
人才学   39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680篇
理论方法论   257篇
综合类   3901篇
社会学   247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445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论语》既有直接对《诗》的引用,也有对其赋比兴表现方法的运用。无论是哪种运用,都能使人感悟到《诗》的美感和作用。"诗言志",表达的是情感,来自于形象思维,这种文学的思维与美术的思维颇为一致,都是对事物形象的描绘。《论语》学《诗》以言,语言表达技巧高超、魅力倍增。  相似文献   
992.
董鸿彪 《老友》2011,(7):47-47
明月山 群峰起伏立眼前,不见明月只见山。 “月亮文化”处处在,意趣胜过月儿圆。  相似文献   
993.
将中古汉语词语“貌哨”、“帀帀”、“空”纳入从东汉到宋的整个语料背景中考察,可知“貌哨”不是一般理解的描写容貌的词,而是表示态度的形容词;“帀帀”的词义不是“形容水沸腾的样子”,而是“密集”的意思;“空”在中古时期具有“单一,素的”的词义。之所以误释,是因为这些词语的词义发生了虚化,所以在确定其词义时,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考察上下文,还要结合词语本身的演变轨迹,通过词义系统去求证。  相似文献   
994.
从对季本诗经学著作《诗说解颐》的文本解读出发,通过对他的生平及著作的研究,分析探明其诗经学思想,揭示了明代诸多解读诗经著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95.
《女性天地》2011,(7):51-51
问:我一度觉得,老婆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妻子,她美丽、善良、能干,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把孩子教育得乖巧懂事,在工作上,她一样很出色。最重要的是,她很爱我,我也很爱她。妻子对我很坦白,什么事情都喜欢和我商量,只有一点,她的邮箱从不让我触及。  相似文献   
996.
阅读剑桥     
钟芳 《老人世界》2011,(8):41-41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徐志摩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再别康桥》,宛若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唤起了人们对剑桥的无限遐想,剑桥也由此变成了无数中国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相似文献   
997.
《苕溪渔隐丛话》是以文献价值著称的宋代诗话总集,胡仔在书中以扶持"诗道"为己任。前人对其"诗道"之所指尚未及探究。其"诗道"即诗学批评之道,即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唐宋诗人及其诗歌,意在给陷入发展困境的宋代诗学指出向上一路。他主张创新,兼取唐宋,提出"师少陵而友江西"的观点,这些至今仍闪烁着宋代诗学批评的理性光芒!  相似文献   
998.
王士禛一生两次入蜀,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凭吊古迹,状摹名胜,即景感怀,声情悲壮。蜀地之行的亲身经历,千古三峡的雄奇险峻,自然淳朴的民风民俗,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激发了诗人内心的灵感,而且也成就了王士禛在诗歌创作上一次质的飞跃。从此一扫前期迷蒙玄远、清幽澹泊的诗风,变得意境开阔,风格苍劲,气概非凡。  相似文献   
999.
作者采用描述翻译学研究方法,以英译诗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就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再现意境美的三大主要问题作了研究并给出对应策略:其一,掌握保留原诗模糊美感与使译诗具可读性之间的度:尽量保留原诗的意象及结构、弘扬东方含蓄美学文化;其二,译诗读来要符合原诗的情绪、节奏,不要因韵损意;其三,目的语读者无法理解的文化因素采用替代、一般化等变通、补偿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朱湘推崇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诗学,讲究诗歌形式的独立与完美,想象的瑰丽与新奇,抒情的自然与真实。他的这种诗学倾向影响了他的翻译选材。在朱译一百二十多首诗歌中,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译诗占全部译诗的三分之一左右,具有唯美主义倾向的译诗约占全部译诗的六分之一,两者合计占了全部译诗的二分之一强,体现朱湘在诗歌翻译选材上的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倾向。朱湘在翻译选材上的这种倾向反映了他的诗学观对其译诗活动的操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