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459篇
理论方法论   70篇
综合类   508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论孔、墨朴素的唯物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和墨子分别是儒家和墨家的创始人 ,他们的历史观是相同的 ,都带有朴素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色彩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中国当代哲学史上“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争论各方进行具体分析评判,指出分歧的焦点所在,并主张用“思维与存在的矛盾同一性”来消解争论。  相似文献   
43.
在以往的研究中,作者不厌其烦地申明,马克思的哲学学说不是"唯物主义"哲学,而是一种"新人本主义"哲学,是马克思自谓的"实践的人道主义"或"完成了的自然·人道主义".时下,作者仍坚持这一观点,并进一步内化为其"以人为本"的"国际人道主义"哲学观.作者还对同仁的批评作了回复.  相似文献   
44.
如果在狭义的世界观意义上理解本体论一词,那么本体论的核心问题,就是现实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对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答是:"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是,物质范畴是从自然、社会和人多样性统一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是对这个现实世界的本质的最高哲学概括。因此,必须结合现实世界的实在历史过程,才能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世界观)的具体内容和丰富内涵。实践本体论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因为实践是人的一种对象性活动,是人与现实世界联系的中介。实践作为一种对象性关系活动,不可能离开主客体而成为独立存在的本体。  相似文献   
4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形形色色唯心主义的斗争是在某些人公开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条件下,通过对意识形态阵地的占领与反占领、指导与反指导这样新的形式表现出来.譬如"物吾两忘论",否认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知识体系;"三分说"否认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主宰和支配客观规律说"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代中国哲学自觉走向人学论"企图用人学来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对于这样一些倾向和思潮,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批驳和反对,以巩固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阵地.  相似文献   
4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将"实践"引入哲学范畴,确立了"实践"在唯物主义中的地位,从而确立了实践性的基本特征,开启了哲学史上的革命。除此之外,《提纲》的写作意义还在于,它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一条社会路径。  相似文献   
47.
实践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唯物主义 ,也应当把其放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中去考察 ,使实践范畴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 ;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本质上应具有一致性 ,其意在于与旧唯物主义相区别 ;马克思恩格斯在 1 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实践的唯物主义 ,目的在于寻求一种能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唯物主义 ,这种唯物主义就是唯物主义历史观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核心。  相似文献   
4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释是一种知识论路径的解释,这种解释遮蔽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思维变革的真正意蕴,只有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路径才能深切领悟其当代性意义;传统哲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知识论哲学思维的内部对立,马克思走出了知识论的思维路径,也就走出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僵死对立;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新”,就在于它拆除了一切近代哲学出发的前提,这也正是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同质性之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49.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进程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历了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经历了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构建新世界观理论体系的探索.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发展总是呈现为一种整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
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研究的焦点问题在于新唯物主义的"实践"与"历史"形式之争.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历程和内在逻辑进路.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经历了具有内在联结和深层递进的从实践的唯物主义革命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复杂性过程.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的对象是一切旧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的对象直接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是立足自身新哲学的内在性革命.从实践的唯物主义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深层逻辑递进的革命实现了哲学与经济学内在融合,新哲学成为"历史科学",打通了通往现实实践的出口,成为彻底改造世界的哲学.实践的唯物主义虽然已经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革命,但它只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总过程的一个阶段、一个组成部分和基础性环节,因而不能把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同视之,从实践的唯物主义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新哲学自身的内在革命才标志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正完成.这一复杂的思想历程表明了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深刻性、彻底性和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彻底批判精神.我们应该在更宽广的视野中理解马克思所实现的经济学科学转向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