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蔡靖泉 《江汉论坛》2012,(10):94-99
汉世即已流传天下的骚体诗作《惜誓》,可以认定为贾谊之作。东汉以来怀疑和否定《惜誓》为贾谊之作的三条主要理由,实际上难以成立。《惜誓》当作于贾谊被疏之后、任长沙王太傅之前,亦即文帝二年(前178)年末。《惜誓》的题意,乃悲哀远去。贾谊作《惜誓》,旨在代屈原立辞,抒写屈原被放逐而离别国都的悲愤和欲高蹈远游却牵念故乡的情怀,同时寄寓了自己被疏离而将远去的愤慨。《惜誓》在思想内容上,主要体现为爱国情感、愤世心绪和见疏哀怨;在艺术表现上,主要体现为骚体诗风、瑰玮境界和奔放气势。《惜誓》反映了贾谊早先模仿屈骚创作骚体辞赋的风貌,虽然难与屈骚的成就伦比,却也深得屈骚遗风;还反映了汉人早先模仿屈骚创作骚体辞赋的风貌,开创了汉人拟骚诗的传统。  相似文献   
62.
63.
出于对秦朝灭亡的反思总结,贾谊提出以“仁义”“礼义”作为根本要道来治理汉朝,真正开启“治天下”的道路,彻底改变西汉开国以来的“取天下”格局。为了切实可行地达到这一宏大的政治目标,贾谊建议有罪官员自杀以免除刑罚。有罪官员的自杀有利于培养其气节廉耻感。作为国家中坚力量的官员有了廉耻感,不但有利于国家政治的治理,而且有利于优美、淳朴、厚重社会风俗的形成。良好的风俗有力地“托”起了政治,使政治不复堕落败坏。在贾谊主张有罪官员自杀的背后,潜藏着他重建儒家政治秩序的长远目的,这一目的在贾谊之后得以逐步地恢复和实现。这是一个严肃的政治哲学问题,要能够深入理解其价值与意义,必须超越现代视野。  相似文献   
64.
《阅读与作文》2010,(3):42-44
很多英雄一生的失败在他出生时即已注定:生不逢时。贾谊如果早生二三十年,能碰上秦皇赢政,碰上楚霸项羽,碰上高祖刘邦。而如果他晚生五六十年,他又可等到汉武帝刘彻。那些都是需要英雄的时代,是英雄创造历史的时代。偏他生在这两个浪峰之间的低谷中!  相似文献   
65.
贾谊的人生及文学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文学创作都受到其交游的深刻影响。长安时期,贾谊受到名师指点,其创作在学养上具备了很高的起点,题材全面而丰富;融洽和睦的同僚关系及文帝的信任与包容,使其养成了犀利而自信的创作风格;而突如其来的政治谗害又给他带来了格外沉重的心理打击。长沙时期,贾谊一度痛苦消沉,但痛定思痛后,他对此前交游失败教训的反思也体现在辞赋与奏疏的创作之中。梁国时期,贾谊成功地处理了与文帝的关系,在长期的反思与理论积累的基础上,其政论文创作走上了巅峰,其交游人格也达到了真正的成熟之境。  相似文献   
66.
贾谊是西汉的一位颇有政治抱负的文学家。根据《汉书·贾谊传》和贾谊的部分论著的记载 ,可以看到贾谊的政治思想及政治主张即仁政思想、礼治思想、封建子弟、重农抑商 ,这些思想和主张对西汉乃至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汪高鑫 《学术界》2001,(5):230-236
作为汉初积极入世的思想家和史学家,贾谊非常重视对历史治乱兴衰的考察.他通过对秦朝历史的考察,认为秦兴于法治耕战,亡于仁心不施,而得出"攻守之势异"的结论;他认为"民无不为本",统治者要仁爱民众,力行仁政;他基于对社会秩序与国家兴亡之关系的考察,而提出以礼治国的政治历史秩序论.  相似文献   
68.
贾谊是汉代著名的思想家。贾谊的哲学思想前后期有所不同,前期是"道"的本体论,后期则转向"天地生成"的自然观;贾谊后期在自然观上趋向于唯物主义,并逐步形成无神论思想;贾谊的"理势"观正是继承并发展了"道"、"理"观点而形成的;贾谊的易学思想继承、发挥了《周易》变易思想的落脚点,并体现在现实社会政治问题上;贾谊的道术思想企图突破道、儒两家的藩篱,"究天人之际",探索世界本原,为建立一个世界模式而努力;贾谊"礼"的思想不仅仅是上层社会的润滑油,也是上下层社会之间的调节剂,是一种统治方法。  相似文献   
69.
贾谊述略     
西汉早期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其学说兼有儒、道、法三家思想,这与其学术师承源自荀子有关。在政治思想上,贾谊主张:君主自身修养应实行道家的“虚静”、“无为”;君主治理民众应实行儒家的“仁义”、“民本”;君主对待朝臣应实行儒家的“阶级”、“礼治”;君主控制诸侯应实行法家的“集权”、“削藩”。在学派归属上,从批评汉初推行的“无为”政策看,贾谊不属于道家;从指责商鞅捐弃礼义,导致世俗日败而乱至看,贾谊不属于法家;从重视“礼治”,要求君主尊士爱民看,贾谊属于儒家。贾谊虽年三十三而终,但留下不少著作。不过,贾谊著作遗失颇多,至今存者仅有《新书》五十五篇,赋五篇。  相似文献   
70.
屈原与贾谊几乎有着共同的经历与命运,自从司马迁将二人合传以来,有很多学者专家将二人并论,但着眼点多在论述两人在才能、个性、遭遇以及辞赋创作等方面的相似之处。本文则以此为基点,探讨一下屈辞与贾谊政论文的相通之处。屈原与贾谊都将儒法两家思想融合的恰到好处,因而屈辞与贾谊政论文有着共同的学理之源,即使屈辞与贾谊政论文属于不同的体裁,但它们在思想内容与创作特色方面仍有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