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70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62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恩格斯在《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了德国1848年革命的基本问题,复杂的资产阶级形象在其中得到深刻揭露。资产阶级矛盾的阶级品质、双面的阶级性格、逐利的阶级本质和狭隘的阶级眼光使其在历史地位上具有进步性和局限性,在革命意愿上具有斗争性和妥协性,在革命立场上具有投机性和孤立性,在革命策略上具有被动性和盲目性,也就不可能带领人民获得解放。对资产阶级形象的把握可以深化对当下意识形态领域诸多问题的认识,要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立场,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42.
《共产党宣言》从社会历史角度展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鲜明的阶级特点和独特的发展轨迹,厘清了阶级整体为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起到的作用。但要细究阶级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就要从构成阶级整体的个体入手,抽象出阶级中大多数人的共同特点,为研究阶级特点和发展历程的行为选择提供一条崭新的道路。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以全新视角看待阶级中的人和阶级的选择,有利于认清阶级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43.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内蕴于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的生活政治的微观视角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了呼之欲出的契机。因为使"一切东西都烟消云散"的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现代人似曾相识;从挑战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存在的合理性的无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的无奈与生机中,现代人仿佛可以听到某种源自自我生命深处的哀叹与抗争;至于对未来的生活方式的愿景,则又何尝不是承载着现代人深深的渴望?因此,在现代性所代表的宏大叙事遭到批判和解构的现代社会,《共产党宣言》仍然能够以其丰富的内涵发出自己精彩的回声。  相似文献   
44.
银翠莲 《阴山学刊》2006,19(1):91-9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长期发展,导致新的资产阶级的产生。由于对生产资料关系的不同和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工人阶级和新的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其矛盾有着特殊的性质,即属于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对于这种新的矛盾我们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以避免矛盾性质的转化。政府只有高度重视并能正确地解决这一矛盾,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
论宋教仁的国家结构观和地方制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继才 《船山学刊》2003,(3):40-42,60
自武昌起义至被刺身亡,宋教仁的国家结构观和地方制度观经历了二次转变。1911年10月至1911年12月,宋教仁主张建立联邦制国家结构,1912年1月至8月,宋教仁改变立场,主张采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实行中央集权,1912年8月至1913年3月,则又逐渐趋向于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和地方分权。宋教仁每次转变,都有复杂的背景和深刻的根源。  相似文献   
4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如何看待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成分,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成分,提出当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成分的形成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在分析了正在形成的当代资产阶级与老牌资产阶级的异同后,本文提出为什么要确认当代中国有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成分并对共产党如何"领导"新生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成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7.
文章认为卢卡奇对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支点包含三个层面:即黑格尔对现代概念及现代性问题的阐述、马克斯·韦伯对现代性诊断的合理化思想以及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卢卡奇是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批判和资产阶级现代形而上学批判的双重维度上展开对现代性批判的,然而这一批判是在作为资产阶级现代形而上学之完成形式的黑格尔哲学框架内即在现代形而上学范围内展开并由此陷入无法自拔的理论困境.卢卡奇现代性批判的意义不仅表现为开启了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向,而且对于确立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理论范式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8.
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人士“民族主义”重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所提倡的民族主义是一种十分偏狭的种族主义,其认识水平没有超过朱元璋和洪秀全农民起义军的认识高度。它把革命的矛头指向了国内的另一民族,却忽视了中华民族与东西方侵略者的矛盾。它把国人的视线引向国内民族间的政权角逐,偏离了整个中华民族民主富强的奋斗目标。因此,它在理论与实践上对中国社会的进步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49.
私营企业主不是新生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私营企业主不可能形成完整的资产阶级的决定性因素 ;私营企业主尚未形成独立的阶级意识 ;私营企业主同典型的资产阶级有很大的不同。就目前发展状态而言 ,私营企业主只能算作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50.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将马克思的剥削理论理解为一种“他者剥削”即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并对此加以否定,从而提出了一种数字化时代“自我剥削”的新剥削理论。这种“自我剥削”实质上是一种沉湎于“自我实现”幻象中的新异化,其深刻呈现出数字化时代资本主义从“使人活”到“使人自愿活”的全新变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自我剥削理论的基础性论点,即新自由主义体系中工人阶级的消失使得身处其中的主体无法联合为无产阶级进行反抗,实质上犯了一种经验主义的错误。所谓自我剥削,实质上仍然是马克思语境中的剩余价值剥削。韩炳哲的根本错误在于陷入了一种“资产阶级眼界”,停留于观念层面的认识。理解马克思剩余价值剥削理论的关键并不在于他者剥削还是自我剥削,而在于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抵达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