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74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63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田居俭 《中华魂》2011,(2):20-24
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之初就制定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明确中国革命"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相似文献   
72.
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地位,都必然要不断地调整其实施的各项政策,协调阶级步伐,改善国家的统治机能,这可以说是出自阶级的本能。晚清地主阶级在国内外矛盾的逼迫下,一直在进行着旨在巩固其统治地位的“自救运动”。1898年中国大地上为什么能掀起那么一场维新变法的大风潮?戊戌变法时期,真正够得上资产阶级维新派资格者屈指可数,强学会、保国会等组织,固然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但都是列名即可参加,来去自由,基本上还是学习西方新知识、讲求富强之术的学会,远未达到近代资产阶级政党雏形的水平。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清王朝中央和地方上的达官贵人吁请变法者不乏其人,其中一些头面人物还列名或赞助强学会、保国会等组织,对维新运动推波助澜。因此,戊戌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与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发生“共振”而引发的。戊戌维新运动,既是资产阶级改革,也是地主阶级自救  相似文献   
73.
○朱老师,您好,据我所知,在文革之后迈入学术道路的人,其先前的经历多经磨难,且与学术相去甚远。曾看过许多学者的回忆,皆言是时代的际遇与人生的偶然,但求索其中,却可以窥见对学术的敬畏与热爱之心。请您对我们谈谈当时是如何走上  相似文献   
74.
饶怀民 《云梦学刊》2011,32(2):158-160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思想极其活跃的革命理论家、宣传家,是与孙中山齐名的伟大领袖,人称"孙黄"。由于他英年早逝,没有给后人留下可资研究其思想理论的宏篇巨著,加以他的一生在戎马倥偬中度过,其理论方面的建树似乎被掩盖而不甚显著.  相似文献   
75.
10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所具有的划时代历史意义,多年来已为学术界所高度评价,也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有了准确的历史定位,即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这是对辛亥革命的一个新的评价。我在这里仅就辛亥革命的当代意义简要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6.
20世纪60年代,法国资产阶级研究的社会史范式在拉布鲁斯的引导下确立.这一范式广泛挖掘新史料并大量应用计量方法,深入考察了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但是,该范式因重视经济活动、轻视文化和心态等因素而遭到批评.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资产阶级研究发生了从社会史到文化史的转变,资产阶级认同成为了广受关注的主题.耐人寻味的是,在一些研究者从日常文化实践的方方面面中寻找资产阶级认同的有力证据时,美国学者莎拉·马萨却论证了法国资产阶级认同缺失的问题.关于资产阶级研究的不同路径实际上体现了史学家对于社会阶级的不同理解.本文主张形成关于阶级的综合认识,以使不同研究范式的融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7.
窦梓绮 《学术界》2023,(12):23-30
黑格尔将市民社会确定为资产阶级社会,青年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受到黑格尔的影响,通过否定黑格尔的国家方案将现代社会的症结进一步锁定在市民社会之中。随着市民社会批判的深入,马克思实现了对黑格尔的超越:第一,揭示了黑格尔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不彻底性并清算了其资产阶级的立场;第二,通过广义市民社会概念创立了以生产关系为中心的现代社会理论。重新检视这一思想历程,对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谭培文 《创新》2014,8(6):5-12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国化作为一个具有特殊内涵的命题是自20世纪90年代逐步形成的,但这并不意味在此之前不存在我国资产阶级关于人学思想中国化的思想和尝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人学思想中国化的探索,其旨趣就体现为把西方人道主义思想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资产阶级人学思想中国化的探索过程可以具体区分为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的早期宣传、传播,批评、过滤与改造的过程。孙中山以"民生"为本阐述的民主政治、反对自私自利,提倡天下为公的思想,丰富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9.
田改伟 《中华魂》2012,(9):15-17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极力宣传所谓"普世价值",认为西方的民主、自由具有普世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为迎接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必要进一步剖析"普世  相似文献   
80.
孔见 《中华魂》2012,(22):24
学术界有一种看法,认为邓小平是注重实际的实用主义者,不问姓"社"姓"资",只要能把经济搞上去,怎么搞都行。"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猫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说邓小平重视实践,这是正确的,他主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反对空谈。他提出"三个有利于",把它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具体方针、政策、措施成败得失的标准。但是,说邓小平不重视理论,不讲发展的政治方向,把他描写成一位不问姓"社"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