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31篇
  免费   507篇
  国内免费   60篇
管理学   1972篇
劳动科学   74篇
民族学   310篇
人才学   319篇
人口学   87篇
丛书文集   5075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815篇
综合类   7138篇
社会学   851篇
统计学   456篇
  2024年   315篇
  2023年   1177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408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900篇
  2013年   707篇
  2012年   824篇
  2011年   923篇
  2010年   819篇
  2009年   983篇
  2008年   1121篇
  2007年   849篇
  2006年   874篇
  2005年   822篇
  2004年   699篇
  2003年   854篇
  2002年   770篇
  2001年   816篇
  2000年   593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胡兆娟 《职业》2008,(29):104-104
<正>古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以前的粉笔黑板教学到现在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现代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日常教学当中。服装作为一个紧跟时代发展的专业,教学手段必须向电教化、信息化、网络化发  相似文献   
52.
现代化视野中的藏族传统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藏族文化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地域色彩和浓郁的民族宗教特色。它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曾充满活力,显示出兼容并蓄的文化融合能力。但在15世纪以后,随着宗教向社会生活领域的全面渗透,藏族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衰落。本文对藏族文化进行了反思,分析了这种文化的优缺点,认为应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和发展,积极寻求与现代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53.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是农民、出路在农业的现代化。农民不富,谈不上整体的富裕;没有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农业现代化,也就谈不上整体的现代化。在社会发展各项问题上,如果不能着力抓住人的现代化,就有可能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  相似文献   
5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现代化实现了成功启动。其成功启动,离不开对百余年中国现代化史的科学总结,离不开对旧有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离不开对旧的国际战略格局的超越,同时也离不开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深刻影响。正确总结其原因,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 ,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 ,首先要实现人的现代化。知识经济条件下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的现代化意义进一步凸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培育与知识经济和现代化相适应的全面发展的人 ,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6.
1984年,在一篇题为“论地理学的历史和当前状况: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纲领”的论文中,英国地理学家戴维·哈维强调,地理学必须是“人民的地理学”,是一项政治事业,其基本目标是以历史的地理的眼光关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社会转型。20世纪80年代,里根—撒切尔新自由主义同盟开始占据西方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已经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推动下开始决定性地在意识形态上改变或放弃它的人民性(阶级性),而西方理论界中的左派也在后现代的名义下抛弃甚至批判阶级思维,如高兹以“告别无产阶级”当红、拉克劳和墨菲以“反本质主义”名义崛起等等。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中,作为一名具有  相似文献   
57.
建国初期,我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经历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过程。宜昌城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全国实施的一个缩影。结合当时的大背景论述了这一过程,并进行了反思,这对当前我们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发展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8.
59.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再生的必要性在于它与现代社会的不适应性。再生的可能性有其内在根据和外在根据。内在根据是传统文化的开放性和自我批判、自我更新能力;外在根据是中国和世界的现在和未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中西文化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讨论中的一个焦点问题,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人学的具体分析对比中,可以发现,中西文化具有异质性和互补性,融和吸收西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再生的必要条件。在中国传统文化再生的方法和途径上,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辩证分析方法;从宏观着眼,推进中国文化的整体现代化,着重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文化研究中的国粹主义、中体西用、文化保守主义、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简单认同主义都是不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相似文献   
60.
“多元文化”的修辞、政治和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流行在台湾的这个多元文化还大致是一个意识形态修辞,在形式地提倡多样性的同时,压缩社会平等、包容性的公民身份以及两岸和平的进步论述空间,自我矛盾地成为统合内部对抗他者的一元文化动员话语,所以必须要严厉批评。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它没有诚实地自省它的很多问题,包括民族国家与帝国的典范问题、资本主义的文化蒸发问题与特殊性的激进化问题。在时间政治、空间政治以及主体能力这三个方面都重新构思过的多元文化,才是值得我们支持的激进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