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02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69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1050篇
社会学   200篇
统计学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1.
唱道情是道教弘道宣教的一种文艺形式,在宋元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颇为流行。明清以来,道教唱道情在湖北的传播,是道教与楚文化相结合的民间文艺形式。道教唱道情在楚地民间的兴起,并形成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道情,是明清时期道教影响地域社会的结果。明清以来,道教唱道情与楚地民间信仰相结合,是拓展楚文化研究内容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
于丽 《青岛画报》2011,(9):66-69
没有任何一个品牌,更容易让外国人联想到青岛;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可以让身处世界各个角落的中国人特别是青岛人一边排遣思乡之情一边品味地道家乡口味的啤酒。青岛的历史有120年,青岛啤酒的历史有108年,百年青岛孕育了这个百年品牌,它刻印着青岛的象征——栈桥的图案,华丽而低调地,走向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家庭餐桌和宾馆宴会……青岛啤酒,不仅仅属于青岛,更属于全世界。  相似文献   
93.
朱彝尊对七子派诗文批评是对七子派辩证接受的体现,也是清初诗风转变的侧面反映.《静志居诗话》在评论且肯定前七子模拟汉魏盛唐诗文所具有的神韵基础上,接受并提出诗歌在创作过程中要做到对神韵性准确把握的观点.朱氏还指出后七子陷入机械模拟的泥潭,致使诗文创作失去了生机.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从思想抱负和文章风格等方面入手,剖析了孔融在“建安七子”中迥异于其他六子的特殊性,强调指出孔融实为“建安七子”中的“异类”。  相似文献   
95.
伍玉成 《人才瞭望》2009,(2):109-109
春秋时期,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外出。那天本来天气很好。可是.突然刮起一阵风后,乌云就布满了天空,紧接着,下雨了。一位弟子担心孔子被雨淋坏,就对孔子说:“先生,我记得子夏的住处离这几不远.咱们到他那里借把伞再走吧!”说完,就急急忙忙地想去找子夏。  相似文献   
96.
余甘子又名油甘子、牛甘子、杨柑等。是近年来新开发的高营养野果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余甘子列为待发展种植的果树之一。它全身是宝,果实富含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p,可加工成蜜饯、果脯、果酱,果肉药用价值很高。荒山坡地,疏林或草丛中均能生长,抗旱耐瘠,适应性强。易栽培,寿命长、产量高、销路广。其栽植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7.
王偁是闽中诗派的重要成员,又是活动于永乐年间的"东南五才子"之一,在明初的诗坛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从这位诗人的生平遭际及其诗歌创作,可以了解到封建集权专制下作家的生存状况,进而探索明初诗坛日渐式微的原因.  相似文献   
98.
天人之学是古代哲学的基础理论,儒、道、阴阳各家对天人关系都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哲理性探讨。《淮南子》则综合了各家思想,以天人合一为纲,强调以人应天,以人合道,因顺自然。在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指出政治也要合于天道,顺应自然,从而构建出一种管理社会生产生活的政治模式。  相似文献   
99.
作为从晚清走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殿军领袖,章太炎既继承了传统古文经学的朴学精神,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在传统经学的诠释中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方法.本文以<齐物论释>为研究文本,讨论了章太炎以<庄子>为传统资源对佛学更高境界--"随顺成俗"的标新,通过披检章氏对<齐物论>术语的重新诠释,展现其对庄子思想的时间维度上的关怀与重视,并关注由此引发的章氏子学向以<答问>为代表的经学(史学)转向,试图廓清其经、史著述思想的体用关系.  相似文献   
100.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 ,分别通过小于音素和大于音素即音素群的角度 ,论证了音素不是音位归纳的唯一尺度 ;接着 ,在论证了音位归纳能够以音素群作为尺度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 :元音和辅音、声母和韵母是语音划分的两对不同层次的概念 ,元音和辅音指的是一个个能实实在在发出声音的语音实体 ,具有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 ,而韵母和声母则着眼于语音实体间的相互关系 ;最后 ,在回顾两种汉语普通话音位归纳方法的基础上 ,着重论证了所谓“动音素”和“静音素”在提法上存在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