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福柯文学批评中的越界体验和外部思想不只是一种文学理论,也是一种展示哲学异议和权力反抗的生存美学。文学通常被认为是福柯相对独立的早期研究主题并被普遍忽视,但这些文学研究事实上与他后期思想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越界体验和外部思想不仅展示了一种反主体的哲学态度,也包含着反抗现代权力规范的现实动机,既是一个关于语言和作者的文学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于主体与反抗的生存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22.
立足于空间关系的叙事构成是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越界叙事则是类型电影充满活力的内在机制。在类型的套路中,追求一种差异化的表现,是好莱坞电影能够始终保持良性循环状态的重要特征。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转向使跨类型的越界叙事,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尝试和运用,反类型的越界手法和多元化的模式混搭,显示出好莱坞电影在叙事空间的建构和布局上的叙事转向。尤其是好莱坞类型电影建立在全球视野上的越界意识,使类型电影呈现出向后类型电影过渡的市场策略和文化动向,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类型电影的当代发展所必然产生的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23.
黄万华 《东岳论丛》2011,32(7):15-19
开放的民风、迁徙的人生与儒家传统的丰厚积淀相融汇,成为鲁籍作家创作最宝贵、丰富的资源。在这种创作资源的开掘中,境外鲁籍作家提供了"现代性的中国化"的丰富经验,从自身丰厚的文化资源中拓展出转化"他者"文化资源的空间,以自己的文学感受力、创造力和自觉自主的选择意识使"中国性"处于不断开放、流动的状态,深化丰富了"乡愁美学"等文学形态,而他们的"越界"写作是传统在迁徙中变化的结果,尤其使战后出生的境外鲁籍作家的情感想象力、艺术创造力都前所未有地爆发,呈现出齐鲁文化史上又一个奇观。  相似文献   
24.
"转叙"是热奈特为归结叙述越界现象而发明的叙述学新术语。转叙理论不仅有助于人们对传统作品中的叙事现象进行创造性的再认识,也为叙述学家研究后现代文艺作品和跨媒介叙事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转叙这一术语自诞生之日起,其内涵和意义就不断"变异和扩展"。转叙概念及内涵的源流演变,其在传统与后现代叙事作品、跨媒介作品中的使用,表现出转叙现象在文学实践中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5.
诺曼·肯普·斯密斯的工作使“自然主义”成为对休谟哲学的主流解读之一,这种解读要求理性不能对情感进行“越界使用”。但是,通过澄清休谟的理性概念,我们发现,根据休谟的理论系统,“越界使用”是无法避免的。“越界使用”的出现使休谟的自然主义解读最终归于失败,自然主义解读失败的后果是休谟的经验推理没有获得恰当的形而上学解释。  相似文献   
26.
笔者对近年来"新维多利亚小说"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综述,指出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路径。从"新维多利亚小说"与建构历史和民族身份关系的视角,笔者指出"新维多利亚小说"通过"后现代叙事策略"和"现实主义表征"之间的"越界、跨界和弥合",以及通过叙述视角和素材的"越界、跨界和弥合",扬弃了传统认识论的先验结构,再现和重构了一种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本体论意义上完全不同的历史和真实,籍此参与重构英国民族身份和民族共同体形象。"新维多利亚小说"这种跨越边界的努力既凸显了不同文化和不同族群的差异,又显示了弥合差异、求同存异的可能性和期许。同时,"新维多利亚小说"中的跨界元素和混杂气质取代了因袭的同质化和单一身份诉求,也使得当代英国民族身份"多元化和世界主义的"新形象日益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27.
转叙是一种包含越界悖论的叙事艺术。在叙事学的跨媒介研究浪潮中,转叙研究由叙事作品扩展到新媒体作品,研究焦点也由文本内部的话语转向对文本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的考察。针对诸多艺术形式中转叙现象的复杂性,可以将转叙划分为修辞转叙和本体转叙。修辞转叙旨在从话语越界的形态中探讨文本的修辞交流关系。本体转叙聚焦于后现代小说中本体论的世界、边界和穿越现象,揭示了哲学观念的变迁以及现代人的认识论危机。修辞转叙和本体转叙带有不同程度的后现代文化色彩。修辞转叙体现了叙述主体对现实的不确定和疑虑,本体转叙则蕴涵了更为彻底的怀疑精神。到了新媒体时代,人们似乎放弃了对现实的追问,陶醉于由虚拟世界重构的生活体验中。  相似文献   
28.
2010年9月15日,“苏台文化,创意玄武”金洽会玄武专场暨南京创意中央科技文化园开园仪式圆满举行。海内外文创界精英齐聚创意中央的MATRIX会所,并开展了一场激情热烈的高峰对话交流论坛。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理事长陈立恒、台创中心副执行长黄振铭、台湾诚品书局副董事长吴晏洁等台湾文化创意精英齐聚南京,交流两岸文化创意领域的创新能量,探讨城市文化资本创意产业。这场盛会为南京的城市创意带来空前热烈的氛围。  相似文献   
29.
越界行为的正义约束是建立在“一切之所从出”的权利基础上,它首先不是要求一个人“去做什么”,而是通过权利要求限制他人“不能做什么”.对越界行为追索赔偿、进行惩罚与禁止的正义条件既是确立人与人之间边际界限的原则根据,更是社会合作得以成立和维持的必要前提.它是社会关系的基本条件,由此可以生长出、至少不能妨碍到不同文化共同体的社会合作.  相似文献   
30.
文章重新厘清《献》文的叙述声音和叙述视角,小说中第一人称集体型叙述声音"我们"并不是前后一致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杰弗镇前后三代居民,穿越时空,以既有"共言"的形式又有"轮言"的形式共同叙述了这一故事,文章应用申丹关于"视角越界"的论述解释了文本中出现的所谓"全知叙述"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