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香港诗人梁秉钧的诗歌写作呈现出越界的特质,一是文体的越界实验,二是文化身份的越界,此种特质与香港文学的香港性息息相关。对香港性的认知是研究香港文学的基本起点,但仅仅是一个起点,真正要从文学上把握香港文学,必须将其置于现代汉语文学或现代汉语诗学的背景之下。或者换一种说法,必须将香港以及台湾甚至包括部分海外的汉语文学经验有机地纳入,才能建构完整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52.
张琳 《南都学坛》2010,30(2):61-62
《了不起的盖茨比》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为主、间或与其他视角交替的叙述策略的基础上,还在其叙述过程中呈现了巧妙的视角越界现象,包括分别从第一人称内视角和第一人称外视角侵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显性越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到其他视角模式的隐性越界。这种视角越界叙述策略克服了固定采用某一种视角模式的缺陷,发挥了多种叙述模式相融合的优势,有效地服务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53.
越界”是1990年代马华新生代散文发展的重要特征,路径有二:其一是“跨文类”,即打通散文与诗歌、小说诸体裁间的壁垒;另一是“次文类”,即将文学与社会学、人类学诸学科间的界限打破,在散文内部形成各种微型文类。论文拟考察新生代“越界”的资源、过程,并辩证其得失。  相似文献   
54.
《江西社会科学》2015,(9):99-103
巴西食人主义翻译观主张在欧洲文化的基础上对本民族文化进行创造性地翻译,进而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模式。现代作家张爱玲的翻译作品《老人与海》中也存在越界性创造和叛逆的"食人式"翻译行为,与食人主义理论十分契合。  相似文献   
55.
文章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迪庆藏区的族群互动进行的民族志研究。迪庆藏区在地理、社会、文化上都具有边缘性的特点。在这样的边缘空间中,除了有讲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的藏、傈僳、纳西、普米、彝、白、怒等民族之外,还有讲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语言的苗族和讲汉藏语系汉语的汉族等,族群通过语言、婚姻、宗教等路径不断地"越界",实现着族群互动和文化创造,使这一地区的文化呈现"杂合性"和"混生化"的特征。族群互动的结果是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共生"。迪庆藏区通过族群互动,构建了和谐、多元、发展的社会,为我们提供了民族国家建设边疆秩序的一种可贵经验,也为我们研究藏边社会提供了一套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56.
越界     
王国华 《老人世界》2011,(10):33-33
“你用左手写字吧。用右手写估计没多大出息了。”一个广告商对他的书法家朋友说。书法家已年届四十,还是个三流文化人。广告商认为,既然专业上无法突破,莫如搞点噱头,最常规的办法就是越界出位。常人用右手,咱就用左手。“左手写字的书法家!”这个名号好歹也算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57.
生态学思想是后现代思想.<狼图腾>中有大量与生态有关的描写和言论,与后现代生态意识和叙事风格不谋而合.生态是该书的骨架和结构,也是它的细胞和情节元素.从生态学角度看,书中有四个符号(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类生态、生命生态)系统,分别指向不同性质的现代问题,让原始素朴的"草原逻辑"与后现代的"平衡意识"遥相呼应,以悖论式的表述方式激发着读者的深层思考,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相似文献   
58.
杨艳 《理论界》2009,(5):115-117
女性主义的自然观念在批判父权制意识的同时,又延续了传统的自然与文化二分.女性主义学者唐娜·哈拉维直接批判了自然与文化的二元论,逾越了自然与文化的边界,将二者重新连接.她提出的新自然观念为她对科学客观性和女性主义政治学的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言意之辨”在哲学层面肯定了“象”的表意功能.受此思潮影响,在文艺实践中,“象”的地位与功能发生了演变,图像符号创造“象”的方式也受到人们重视,人们力求以自然物象、内心意象为摹写的对象而表现主观情意,文学语言在摹写物象、心象中借鉴图像符号的造“象”方式,出现了创作实践中语言符号对图像符合的参照;同时,图像符号也在创作中模仿文学语言的表现模式,语图符号越过传统表现的界线,形成了在语图一体、语图分体、语图合体等多种关系文本中的会通关系.  相似文献   
60.
《尘埃落定》采用了比较特殊的叙事视角,它将第一人称的经验自我的限制视角和全知全 能的叙事视角通过视角越界方式联系起来混同使用,并结合了“白痴叙述”的傻子视角,造成叙事视角的 多重叠置;它在继承鲁迅的狂人视角的基础上打破了中西叙事理论的许多规范,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叙事 视角,是一种颠覆性叙事视角的运用,并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叙事视角经验。所以说《尘埃落定》在 叙事视角的运用和探讨上对文学史的意义和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