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78篇
民族学   38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350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583篇
社会学   8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步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在此时期形成的新兴知识分子经历了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分化.这种分化有利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2.
甘军是西北近代史上一支重要的地方武装力量.势力曾盛极一时,历经回民起义、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庚子事变后,因排外而遭到列强的忌恨,在内外压力下被清廷裁撤,势力受到很大的削弱.西北辛亥革命之时,因时势所迫,清廷不得不再次借重其武装以镇压西北辛亥革命.这给当时的甘军余部提供了重新崛起的机会.他们编组军队,率部攻陕、镇压宁夏起义,给当时的西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正是在西北辛亥革命中,他们完成了由旧到新的转型,成为以后控制西北政坛的一支军阀武装.  相似文献   
73.
探讨保路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但萧功秦先生"从现代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保路运动",使用的某些分析方法、论据、观点值得商榷.从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看,反帝反封建是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从当时历史实际看,确实存在夺路与保路、卖路与爱国之争;"四国银行借款合同"仍属不平等协定;保路运动并非"经济排外主义+地方主义+立宪派";以保路运动为先导的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4.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孙中山等辛亥革命先驱举起的振兴中华旗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5.
辛亥暗杀风云的思想社会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初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大潮中曾兴起一股鼓吹并实施暗杀的潜流。其蔓延之广、影响之大 ,成为辛亥革命时期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为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这一社会现象 ,正确认识这一社会大变动中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 ,准确把握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宪派及无政府主义者在这一历史背景中的政治主张和表现 ,本文谨就此现象产生的思想、社会根源作一力所能及的挖掘和阐释。一暗杀之所以能在 2 0世纪初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并风行一时 ,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思想根源的 ,归纳起来 ,不外以下几点 :1 .西方无政府主义及俄国虚无党…  相似文献   
76.
由《徽学园圃》改名《徽学春秋》,意指现在国内外徽学研究颇具“春秋气象”,同时想加大其纵深感。这一版块除发表一些正论文章外,还特辟了若干专栏,如“徽州人物”、“徽学名家”、“徽学新说”、“徽州说鳖”、“徽学动态”等。增加徽学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关“徽州学”的普及工作,是我们增设上述专栏的主要用意。对此,欢迎读者诸君批评指正,更期望大家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77.
宁调元,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革命活动家,近代有影响的报人,南社有成就的诗人.他生于中国内忧外患之际,敏而好学,关心国事,曾留学日本.返国后置生死于度外,参加革命活动,十年间六被追捕,二下牢狱,于1913年壮烈牺牲,表现了革命志士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和卓越才华.  相似文献   
78.
辛亥革命与民众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辛亥革命前后城市平民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态度、农民抗争中的新动向与旧烙印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同时探讨了民众动向对辛亥革命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陈天华蹈海原因新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云波 《文史哲》2002,1(5):158-162
陈天华之所以走上蹈海自尽之路 ,主要是因为他在革命与改良两种救国主张之间举棋不定 ,无所适从以至长期处于焦虑、压抑、苦闷之心理状态的结果 ,具体而言是由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三对两难矛盾所决定的 ,即感情上倾向革命与理智上倾向改良的矛盾 ;革命派身份与改良派思想倾向的矛盾以及寄望于留日学界与失望于留日学界的矛盾等。正是这三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难矛盾 ,使陈天华这真诚的爱国者在对革命与改良两种救国主张的取舍上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信仰绝境 ,最终不得不选择蹈海自尽之路以求解脱。  相似文献   
80.
孙中山与神户关系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孙中山三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日本度过的,日本兵库县的神户市即是其重要的革命活动地。本文对孙中山在神户的活动分三个历史阶段作了简要的考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